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亡灵叙事与战争的深度反思——关于张翎长篇小说《劳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王春林 参加讨论

    张翎在《劳燕》中意欲达致的高远艺术目标,是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空范围内,以中国战场的抗战为根本聚焦点,对非正常的战争状态所导致的人性与命运的裂变进行足够真切的透视与表现。亡灵叙事手段的有效征用,实际上是为了企及这一艺术目标的基本路径之一。
    很大程度上,张翎就是在通过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来展示并确证着人性本身的“千疮百孔”。
    面对《劳燕》(载《收获》杂志2017年第2期),首先让我们倍感惊讶的,是毫无任何感性战争经验的张翎,对于战争题材的首度开掘与涉足。虽无战争的感性经验,但张翎却经由一封意外发现的尘封已久的往日信件,成功地完成一种战争的叙事想象,营构编织了人物之间的曲折关系。
    另外,张翎这些年来在长篇小说这一文体叙事艺术上的多方面探索努力,也格外引人注目。在《劳燕》中,作家叙事艺术上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多种文体形式的适度穿插式征用。举凡书信、日记、新闻报道、地方志、戏文,乃至于两只狗之间的对话,等等,全都被张翎有效地纳入到了自己的叙事进程之中。其二,是对交叉性亡灵叙事手段的精心设定。借助于这样两种叙事方式,张翎对战争进行了深度的艺术反思。
    张翎在《劳燕》中意欲达致的高远艺术目标,是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空范围内,以中国战场的抗战为根本聚焦点,对非正常的战争状态所导致的人性与命运的裂变进行足够真切的透视与表现。亡灵叙事手段的有效征用,实际上是为了企及这一艺术目标的基本路径之一。毫无疑问,对于72年后终于聚集在月湖的牧师比利、中美合作所美国军官伊恩以及中国军人刘兆虎这三位亡灵来说,有一位女性至关重要。只不过,在刘兆虎的眼中,她是阿燕,在伊恩的眼中,她是温徳,而在牧师比利的眼中,她是斯塔拉。一位女性,三个名字,分别代表着她生命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实际上,三位抗战老兵的亡灵,也正是围绕这位共同的女性,展开了对于既往生命历程的追忆。其中的故事焦点,当然是他们由于战争的原因而在月湖地区相识、相交一直到最终分手的整个过程。
    很大程度上,张翎就是在通过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来展示并确证着人性本身的“千疮百孔”。伊恩在与温徳的情感交往过程中,最大的一个人性过错,就是他对于温徳的始乱终弃。甚至在若干年后,当他和温徳的亲生女儿凯瑟琳·姚出现在他面前,他却因为惧内而怯懦地不敢相认。尽管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自觉惭愧的伊恩一直在想方设法寻找凯瑟琳·姚,并试图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实现自我救赎,但他的人性世界曾经有过的“千疮百孔”却无法被否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