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在历史面前,作家只是注释者(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不沉溺于苦难,有血有肉的个体是历史的鲜活注脚
    为了更好地走进小说角色内心,范稳两年前从云南到了重庆,住进渝北一个小区,像地道重庆人一样买菜做饭、吃小面、烫火锅,在拥挤不堪的车流中四处奔波。“自大学毕业,我离开这座城市整整30年了,我需要重新接上地气,找准这座城市的气息和温度。”范稳坦言,自己就像抗战时期来重庆谋生的“下江人”,面对纷繁错乱的历史头绪,希冀找到那条通往纵深处的回归之路,辨析钩沉一座城市的昨天,以观照她的今日。
    这条回归路并不好找。范稳坦言,历史老人隐没在山城浓雾中,创伤犹在的大轰炸亲历老人负载着沉重回忆,每一扇窗户后面,故事不会随着白发的飘零遗忘、泛黄,需要作家忠实而传神地书写。
    那些隐匿在历史纵深处的平凡人物,被文学的光芒再次点亮。写到嫁给空军飞行员的姑娘,小说埋伏下苍凉的比喻:“就像手里攥着一只漂亮风筝的人人羡慕的孩子,但谁也不会理解她们失去风筝后的悲凉。而那些脆弱的风筝,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太容易飘零了。”写到曾豪情盖世的幸存空军将士,“山风吹拂着他银色的白发,像一面小小的苍老而柔软的旗帜”。百姓心声化作透着乐观精神的描述:“既然轰炸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把它当作每年都要发的大洪水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洪水终有退去的那一天。”
    对以历史事件为写作资源的作家来说,虚与实的平衡是个难题。对范稳来说,从历史中再发现,既是抗战文学书写的唯一途径,“也是对遗忘的拒绝和抗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