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炮制”虽繁怎敢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赵晏彪 参加讨论

    “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作家修改作品的能力,如同药店“炮制”中药的过程,凡是好药,必须经过多道炮制工序才可以入口,好文章亦然。只有拿出“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的精神,才会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有两句话流传很广:“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源于一部电影,更因出自剧中一位明星演员之口,很快便风靡海内外。其实,这是一位高僧写的一首劝戒诗的上半阕,但引用者不求甚解,也无人去深究其出处,而至今仍有不少人不知道此诗还有下半阕:“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还有一例,譬如我们常说的“三思而后行”,似乎都“知道”是出自孔子语录,其实不然,这句话恰恰是孔子所反对的。此则故事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鲁国正卿)做事常“三思而后行”,子(孔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想两次就可以了)。”
    还有不少例子可以警示我们,对于学问我们不可缺少追根溯源的精神,对于知识我们不可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名言警句”,我们更应该有科学严谨的审视态度,才不致使抄袭主义、拿来主义、不求甚解成风。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百年药店同仁堂的精神信条。“炮制”,泛指用中草药原料加工制成药物的过程。有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加工方法。目的主要是加强药物效用,减除毒性,去掉副作用,使药物便于贮藏和服用。同时亦指烹调、处理、制服、医治和制订,以达到“扶正祛邪,解毒增效”的作用。
    忽然想起德国一家锅具品牌的负责人与记者的一问一答。记者问:“你们德国人造的锅说要用一百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一百年。你看别人造的锅,五年十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
    负责人这样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为什么八千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两千三百多个世界名牌?当时的西门子公司总裁维尔纳·冯·西门子是这样解释的:“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 可想而知,在最珍视“炮制”的国度,少有企业是一夜暴富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减少“差公司”与“假公司”的生存空间。
    中国已经比当年强大多了,从经济总量而言甚至已位居第二,但在科技尖端领域等不少方面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强国。我们不缺少精英,不缺少顶尖人物,我们缺少的是对“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之类理念足够的重视与践行。懒惰、不思进取、以次充好、山寨成风,这是职业精神的丧失。要重拾炮制功夫,就必须和这些“稀松主义”“不求甚解”做彻底的分割。只有激发国民性格中的优秀因子,形成视质量为生命的强烈自尊,将产品好坏与荣辱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质的强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