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童工到儿童文学作家忆父亲司马文森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 中华读书报 》(2012年 司马小莘 参加讨论
童年往往是人一生中最难忘却、最愉快的时光,在父亲司马文森的记忆中好像没有童年。父亲从懂事起就直接跨越到成年人的生活中:十二岁就到南洋去做工,像成年人一样辛勤劳作,担负起生活重担。
    在恶劣环境中生活的人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变得残酷无情,或者变得富于同情心与正义感。父亲属于后者,他有一颗仁爱之心,一直保有赤子般的童心。他不仅给子女幸福的童年,也把他的关爱给了少年儿童。父亲写小说、报告文学、电影剧本,也写儿童文学,编辑少儿丛书:1941年—1949年文化供应社出版的《少年文库》;1948年香港学生书店出版的《学生小文库》;1949年香港智源书局出版的《新中国儿童文库》。
    父亲是从童工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他年仅15岁就参加了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左联”,1936年在上海文坛崛起。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父亲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同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除租界外的整个上海。进步的文化队伍分三批撤退,一批组成救亡工作队沿京沪线撤往武汉;一批由海道乘船撤往广州;另一批则留在上海隐姓埋名继续坚持地下斗争。父亲属于朝华南广州撤退的一批,走同一路线的还有郭沫若、夏衍和《救亡日报》社同人。
    父亲是抗战时期报告文学写作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大力推动文艺通讯员运动,他创作了大量抗战报告文学、速写、通讯。作为给1938年儿童节的礼物,父亲创作了儿童剧本:《爸爸不要做汉奸》、《不要说我们年纪小》。通过艺术形象教育少年儿童对一切懦弱、惧怕的报答是无情的皮鞭;要勇敢、坚定和机智地击破敌人的阴谋,解救自己;1938年5月在广州同乐会大礼堂由战时儿童保育会广东分会举行的戏剧歌咏游艺大会上,上述儿童剧由锋社剧团、艺协剧团、广东儿童剧团联合演出。
    1939年-1944年父亲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的理事期间先后负责出版部、组织部、儿童文学部,为坚持抗战、进步、团结,反对投降、倒退、分裂、颓废做了大量工作。他负责出版部儿童组工作时主持召开了“当前儿童读物制有缺点”、“儿童文学座谈会”等会议,负责编辑《救亡日报》副刊《儿童文学》;撰文批评轻视儿童文学创作,指出出版工作中的错误倾向,积极带动儿童读物创作。父亲认为少年读物的编撰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件可喜的事。
    在抗战期间的桂林,父亲为文化供应社编辑了《少年文库》,涵括适合少年阅读的故事、童话、小说等书籍约20种。战后这套丛书的大部分在香港再度出版发行。1941年的“皖南事变”蒋介石签署了解散新四军的通令,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写下“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被迫撤退,《救亡日报》于2月底被封,父亲奉命留守桂林坚守党的抗战文艺阵地。在八路军办事处撤退前,李克农指示新安旅行团迅速做好准备秘密转移到苏北新四军根据地。为筹集转移经费,新安团的张牧变卖了电影放映机、发电机和舞台演出设备。父亲利用编辑《少年文库》的机会,出版了《生活的故事》、《在湘桂线上》、《火线上的孩子们》等,并再版《敌后的孩子》、《海外一课》,稿费用作新安团转移的部分路费。经过艰难路程,新安旅行团胜利到达苏北。
    1948年—1949年,父亲在香港编辑了第二套少儿丛书《学生小文库》,丛书出版时正值解放战争,丛书中《上水四童军》父亲以两个小朋友之间通信形式记述四个香港童子军到深圳游玩,被国民党宪兵残忍杀害;《龙须岛历险记》是林任生的作品,反映“万里轮”在海上失事,乘客逗留山东荣城解放区的生活和见闻;洪遒的《读书的故事》讲述了孙中山、闻一多、邹韬奋、陶行知等十人读书的故事……
    父亲于1949年编辑了第三套丛书《新中国儿童文库》,本着“严格地为少年朋友准备一批必读书,以辅助教育的作用,而增加少年人把握并促进时代精神的力量”(郭沫若)。郭沫若应父亲之邀为这套丛书做序。
    父亲一生中写作了7本儿童文学作品,那是他爱心与童心的结晶:《菲菲岛梦游记》(文化供应社1941年10月出版、1942年9月再版、海豚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渔夫和鱼》(文化供应社1942年5月初版、1944年3月再版、1947年11月再版)、《挣脱了枷锁》(1946年5月上海文光书店出版)、《黑带》(香港学生书店1949年8月出版)、《上水四童军》(香港学生书店1948年8月出版)、《新少年的写作讲话》(智源书局1949年8月出版)、《我们的新朋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4年10月出版)。
    1963年夏,父亲和杨朔、杜宣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出席在印尼举行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局会议、亚非作家执行委员会会议;同年秋天,父亲和丁西林等去阿尔及利亚签订两国文化合作协定。回国后父亲写作了反映印尼、阿尔及利亚等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反帝、反殖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歌颂中国和亚非人民之间情谊的文学作品,其中关于小朋友的作品集入《我们的新朋友》,这也是父亲生前自己选编的最后一个单行本。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