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这篇小说里的“我”叫莘。莘,是一种草本植物,根细,有辣味,暗紫色,可做草药,这正好暗合了“我”的性格和行为。在小说中,父亲病逝了,母亲因为在纸厂非职工家属的尴尬地位,不得已有了语焉不详的出轨行为,在“我”8岁的心灵中种下了永远无法驱除的梦魇。这个叙述者“我”成了一个不近人情的影子,在爱她的女人中间游荡。当“我”想找回对“我”有着纯洁情感的女友杨希希时,她已经决绝地死了。这个“我”只能成为一个多余的人,一个无法找到忏悔和救赎之门的人。 我最欣赏她的《端午》。整部小说笼罩着一种无法驱除的神秘气息,这很适合作者演绎一场有始无终的错位情爱。小说看似封闭的揭示,似乎并未能阻挡读者对小说进行多种开放式解读:“全知的我,如今却成了惟一一个不知道方向的人。” 小说《端午》是一篇关于集体陷落和救赎的小说。可是,当小说中的人物在走到尽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最好的归宿,不是死亡,就是离开。 对于人的一生来讲,错过、错误、罪恶一旦发生,可能需要一生的努力来救赎。当然,这是对向善的人来讲的。否则,他们会沿着错过、错误、罪恶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最终也无法意识到,人生其实就是一条经历苦难的道路,也是一场自我完善和自我救赎的修为。 一个好的作家,最后写的只能是自己。由此来讲,作家变化一个名称进入自己心灵世界,进入自己文字的过程,是惟一可以酣畅淋漓地通过叙述来自我救赎的办法。可是,永无止境,永远无法抵达。就像托尔斯泰那样,为了爱和救赎,最后死在了一个小火车站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