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实证式文学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2012年08月29日 李俊国 参加讨论

    李遇春的当代文学论集《西部作家精神档案》(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版)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西部作家”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当代文学史意义。张贤亮、陈忠实、贾平凹、路遥,以及后起的红柯、李锐——他们不仅仅是中国“西部文学”的代际标竿,更是转型期中国文学(新文学三十年)的经典性作家——他们各个以自我生命的裂变与文学创作的追寻与创化,极为丰富地承载与体现着转型期中国的精神与灵魂的“苦难的历程”。
    其次,是对西部作家的“精神档案”的精神描摹与精准研究。从事文学批评之初,李遇春便确立了他的文学批评理念:“我以为,小说当有三界——现实世界、技术世界和心灵世界,我的剖析对象正是‘西部作家’深层的心灵世界”。如此清晰明确地确立自己的文学批评理念,显出李遇春文学批评的“早慧”与深刻。我们看到,遇春的文学研究,总能从丰富复杂的小说现实世界,经由小说语言、结构、叙事、修辞等“技术世界”的学理性阐释,直抵西部作家那幽隐而深层的“心灵世界”。在张贤亮的小说世界,遇春把握住张贤亮小说的忏悔精神与死亡心理,解析作家因为生命本能的压抑与幻想,而生成的小说文本形式与样态;从陈忠实的小说创作中,遇春抉发出作家潜藏的中国文化恋父情结;在贾平凹的小说世界,透视出作家那颗“传统暗影中的现代灵魂”;从路遥的创作经历,爬梳出作家由政治焦虑到文化焦虑再到生命焦虑的心路轨迹……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遇春的文学批评,犹如一把“精神解剖刀”,遇春就是一位作家精神的解剖者与演示者。随着他那既平实稳健又层层深入的精神解剖,李遇春与他的读者一路收获着发现式的惊喜与智性快感。
    再者是李遇春文学批评的“史证”与“心证”的文学研究立场与方法。当代文学研究,自1984年所谓“文学研究方法热”以降,几成各种“新方法新概念”的实验场。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三五天。当代文学批评,看似热闹,但实难为当代文学研究学术史留下些许实绩。匆忙与浮泛、生硬与拼贴,成为当代文学批评为人诟病之所在。值得敬重的,李遇春以他质朴勤勉的性格,将当代文学批评与清代朴学的“轻主观而重客观、贱演绎而尊归纳”的学术传统相对接。“我推崇在实证基础上的阐释”。“真正的文学阐释应该从文本的形式,如叙述和结构等方面去寻找‘形式的意识形态’”。在当代文学批评方法看似“繁花似锦”的年月,遇春亮出近乎老套而传统的“实证”批评方法。仅此,显示出他如鲁迅当年推崇的“不做作,勿卖弄”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姿态,更显出他意图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与学术尊严的学术志向。
    “实证”式文学批评,既包括对作家全部创作文字的文本细读,对作家身世身份创作流变的详尽考释,还包括类于文学的田野调查式的资料考辩、作家文化营养构成,乃至地域文化中外文化的文化谱系文学脉络的爬梳与厘定。毫无疑问,这样的文学批评,必须“以阐释者的经验和知识为依据”(於可训语),必须以大量的文献阅读为基础,以勤勉朴实的学风为前提。李遇春是把文学批评当作扎扎实实的学术工程,容不得半点的机巧与浮滑。因此,《西部作家精神档案》所收录的六位作家专论,皆具高密度的文学分析与思维运行的信息量,皆显厚重踏实广博丰富的文字功力与文学批评的学术分量。即便一份与作家贾平凹的采访提纲,都可看出遇春为此所做足的案头功夫与学理含量(见《贾平凹笔答李遇春问》)。
    李遇春的实证式文学批评,以近乎传统朴学的“史证”为底蕴根底,以对当代作家的“心灵世界”的“心证”为学术突破口与创新点。如何实现“心证”?证“史”旨在于证“心”。对作家精神的心路历程,对作家潜意识深层心理世界的分析揭示,是遇春文学批评的鹄的与目标。为此,创作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文化心理分析、神话与原型批评方法……大量的由西方引进的知识学理,只是被李遇春作为工具性的研究媒质,介入到自己的文学研究实践中,从而使李遇春对西部作家精神档案的描摹与建构,避免了心灵探险式文学批评惯有的主观随意性与猜想性,突显出持论公允、论有所持、言必有据的学理科学性。正是有了“史证”与“心证”的学术功力与学理功能,才使李遇春的文学批评,在朴实稳健的底子里,又处处显现“我认为”,“我坚持认为”这类论断果决、立论鲜明的风采与睿智!
    自新文学诞生以来,中国文学批评总免不了上世纪20年代鲁迅所批评的“捧杀”与“棒杀”式的人情式文学批评,20世纪30年代李健吾所批评的或“法官断案”式的,或“印象式欣赏”类的文学批评。近年又曾热闹一时的以制造文学批评趋时效应的所谓“时评”与“酷评”。或许,正因为当代文学批评一向不屑于或无能于文学批评的学术建构,才使得它几度成为人们所诟病所嘲弄的对象。从这种文学批评的存在背景来看,李遇春的文学批评的突出意义,在于它赋予了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并为此赢得了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尊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