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奥斯丁小说在译介入中国时,一些小说往往前后有多个译名,如Emma的译名,有《埃玛》《爱玛》等;Sanditon的译名,有《桑迪顿》《三地顿》等。 参考文献: [1]黄梅.新中国六十年奥斯丁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57-165. [2]杨绛.有什么好?——读小说漫论之三[J].文学评论,1982(3):15. [3]朱虹.对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J].读书,1982(1):14. [4]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5]范存忠.英国文学史提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6]陈嘉.英国文学史:第三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 [7]梁实秋.英国文学史:三[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8]朱虹.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1813-187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侯维瑞,李维屏.英国小说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1]王守仁,方杰.英国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2]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3]蒋承勇.英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4]李维屏,张定铨.英国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