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灵魂的形体——《神曲》中“像身体一样的灵魂”现象解(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朱振宇 参加讨论

    二、灵魂的“形体”
    然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同样来自《炼狱篇》的另一段落立刻给这个解释打上了大大的问号,那是在炼狱的海滩上,但丁遇到的生前的故友、诗人卡塞拉的亡灵,激动的双方立刻上来拥抱旧日的朋友:
    啊,仅有外表的虚空的幽魂哪!我三次把两手绕到他背后去搂抱他,每次两手都落空回到我胸前。⑩
    在这里,我们显然看到了《地狱篇》中未能看到的阴阳隔绝。而显然习惯于和地狱灵魂授受相亲的朝圣者但丁也感觉到自己“脸上露出了惊奇的神色”(2.82)。熟悉古典文学的人可能立刻会指出,这个段落是但丁对维吉尔的模仿,在《埃涅阿斯记》中至少能找到这个段落的两处文学原型,一是埃涅阿斯的前妻克列乌莎的亡魂向埃涅阿斯显现时的情景,得知噩耗的埃涅阿斯泪如雨下,
    我三次想用双臂去搂她的头颈,她的影子三次闪过我的拥抱,不让我捉到,就像一阵轻风,又像一场梦似地飞走了。(11)
    第二个片段是埃涅阿斯在乐土看到亡父安奇赛斯的灵魂时发生的一幕,父亲高兴得向他伸出了双手,儿子也恳求父亲不要挣脱他的拥抱,可是:
    他三次想用双臂去搂抱他父亲的头颈。他的父亲的鬼影三次闪过他的手,不让他抱住,就像一阵清风,又像一场梦似地飞去了。(12)
    诚然,从诗人对文字的处理上看,这两个段落都足以作为但丁此处写作的原型。(13)但问题在于,阴阳隔绝是《埃涅阿斯记》一贯的法则,在维吉尔的史诗里,我们从未看到过生者与死者的身体接触,就连他们之间的话语交流,都经常是困难的。
    但《神曲》中却不同,炼狱开篇不久的这个“《埃涅阿斯记》式的”时刻不仅推翻了《地狱篇》的写作原则,也和《炼狱篇》25中斯塔提乌斯的解释存在着明显的冲突:既然灵魂周围的空气形成了新的身体,活人但丁为何无法像踢了冰湖中灵魂的脸一样,拥抱这位昔日的故友?看来,应该暂时抛开斯塔提乌斯“空气身体”的解释,对《神曲》全篇中的灵魂现象重新进行分析。
    纽曼(F.X.Newman)曾用奥古斯丁在《〈创世纪〉字解》中提到的三种异象(身体性的、属灵的和属理智的)来分析《神曲》三部曲的表现手法。(14)按照他的分析,《地狱篇》中的异象是身体性的,因此地狱中的灵魂具有物化特征;而相对地,炼狱中的异象属于想象,而天国中的异象纯属理智。纽曼的理论成功地指出,《神曲》中灵魂的实在感整体上呈递减状态,但它却未曾具体看到,在《地狱篇》和《炼狱篇》中,亡魂与外界接触的实在感都经历了渐变的过程。朝圣者与灵魂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地狱篇》第6歌中,朝圣者在第三层地狱中,看到了犯饕餮罪者的灵魂,这些灵魂所受的惩罚,是被迫吞食从天而降的冰雹雨雪:“我们从那些被沉重的大雨浇倒的阴魂上面走过,脚掌踩在他们那似乎是人体一般的虚幻的影子上”(6.34-36)。此时此刻,朝圣者所感触到的幽魂是若有若无的。在接下来的片段中,这种接触变得越来越真实。在进入深层地狱不久的自杀者丛林中,但丁就用手折断了变成树的灵魂的树枝:
    于是,我把手稍微向前一伸,从一棵大树荆棘上折下了一根小枝子,它的茎就喊道:“你为什么折断我?”……那根折断的树枝的伤口也像这样说出话来,同时又流出血来……(15)
    诚然,在这奇妙的片段背后也有一个来自《埃涅阿斯纪》第三卷的原型,在色雷斯的一个山丘上,埃涅阿斯在一棵小树拔下来用于祭祀的时候,树根断了,从树上渗出的黑血污染了土地,当他拔到第三棵树的时候,土丘深处发出悲惨的呻吟,说自己是普利阿姆斯的幼子波利多鲁斯,贪财的色雷斯国王害死了他,“我被一阵乱枪刺死在这里,在这里生了根,长出了尖矛般的树干”。(16)
    在原始文本中,维吉尔并没有说树就是死者的灵魂,从上下文看,这个段落反而应该理解为:死者的身体变成了树,而灵魂依旧寄居其中。《地狱篇》13歌则与此不同,被折断枝条的树人维涅清楚地向但丁解释了灵魂变树的过程:(17)
    当凶狠的灵魂离开自己用暴力挣脱的肉体时,米诺斯就把它打发到第七谷里,它落在树林里,并没有给它选定的地方;而是命运把它甩到哪儿,就在哪儿像斯佩尔塔小麦似的发芽;它长成幼苗,然后长成野生植物:哈尔皮们随后就吃它的叶子,给它造成痛苦。并且给痛苦造成创口。(18)
    这一段解释几乎与炼狱山上斯塔提乌斯的解释完全相悖,它明明白白地告诉但丁,他的肉身所接触到的“物”,不是空气,就是灵魂本身。
    维涅给出的解释普遍适用于但丁接下来的地狱旅程,在此之后,我们多次看到朝圣者与幽魂的身体纠缠,也多次看到恶灵之间的互相折磨,在火雨纷飞的沙地上,朝圣者被辨认出昔日弟子的老师拉蒂尼拉住了衣裾,(19)在通过第八环诸恶囊的旅程中,恶灵们和魔鬼以不同的方式彼此厮打着,还有最后,本文最开始提到的冰湖中的那一幕。从上述片段不难看到,在地狱中,随着朝圣者旅程的深入,“灵魂的身体性”也变得越来越强烈。(20)
    转变的时刻就发生在之后,但丁在维吉尔的引领下爬过撒旦巨大的身躯,在撒旦的臀部掉转身形,走出地狱。不久后就发生了但丁和卡塞拉相遇的一幕,这一系列情节清晰地告诉读者,在但丁转身之前,肉身与鬼魂的接触是可能的,而在此之后,这种可能便宣告终结。
    对比但丁在冰湖踢鬼和在炼狱海岸与卡塞拉失之交臂的两个时刻发生的语境,不难理解这种从生死之“交”到阴阳隔绝的转变:冰湖中冻结的都是犯有叛卖罪的恶灵,而但丁在这里遇到的一切也都洋溢着叛卖的意味:在但丁踢鬼之后,他向被踢的鬼魂提出,自己可以把他的名字带回人间让他扬名,遭到了对方的拒绝与顽抗;但同样冻结在冰湖中的其他灵魂立刻出卖了他的身份,由鬼魂的名字而记起其丑行的但丁立刻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我要把有关你的真实消息带回去,使你遗臭万年”;(21)对于但丁的“出卖”,(22)被踢的灵魂无可奈何,他只能迁怒于揭露自己的那一位,他让但丁回到人世之后也一同揭露那个出卖者:“你要是能从这里走出去,可别不提这个方才这样饶舌的人。他因为受法国人的银子贿赂在这里受惩罚”。(23)在这个闹剧般的情景中,但丁的行为固然从结果来看是正义的,但他也正是分参了“叛卖”的恶性才实现了以恶制恶。这种受所在场所感染、而以相应的恶做出回报的情节在但丁的地狱之行中屡屡发生着,正是在分享罪过的意义上,人鬼之间才有真实的接触。(24)
    而与卡塞拉相会的场景则与此不同,在卡塞拉到来之前,但丁刚刚聆听过炼狱守门人加图的教诲,理解了尘世之爱和圣爱之间的差距。而刚刚从人间抵达这里的卡塞拉显然充满了对往日的依恋,带着故友重逢的喜悦,他唱起了一首叫“爱神在我心中和我谈论”(Amor che ne la mente mi ragiona)的歌。谙熟但丁作品的评注者立刻识别出了这歌的来历,它来自但丁早年的哲学作品《飨宴篇》(il Convivio)第三卷,而在但丁写作《神曲》之时,那部书中对异教哲学的崇拜已经被作为往日的错误抛弃。(25)在这重逢的时刻,卡塞拉试图用但丁往日书写的能引人进入异教误途的“西壬之歌”唤起已经皈依的但丁的情感,正是这理解上的差别让二人在相互拥抱中彼此失之交臂。
    诚然,在《炼狱篇》中,灵魂仍然像拥有身体一般承受着痛苦,但在炼狱山上,从鬼魂与鬼魂直接的接触方式上,仍能觉察到一种身体性随着灵魂皈依的进程而递减的过程。
    在进入正式炼狱(即炼狱大门之内的七层平台)之前的炼狱外围,人与鬼魂的接触就像朝圣者与卡塞拉失败的拥抱那样,变得虚无缥缈,但此时此刻,鬼魂与鬼魂的“身体性”接触存在,鬼魂们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彼此的情谊。在《炼狱篇》第六歌中,但丁与维吉尔看到了曼图阿的政治诗人索尔戴罗的灵魂,这位灵魂和一千年的诗人维吉尔拥有共同的故乡,也因此对这位罗马的前辈怀有深刻的感情:
    和蔼的向导开始说:“曼图阿……”那个完全沉浸在孤寂中的灵魂从他原来所在的地方站起来向着他说:“啊,曼图阿人哪,我是你那个城市的人索尔戴罗!”于是,他们就互相拥抱起来。(26)
    但当师徒二人走进象征基督教洗礼的炼狱大门之后,这种用拥抱来表达爱意的欲望本身得到了反省。在贪财者赎罪的平台上一个相似的时刻,斯塔提乌斯在维吉尔说服下反省了想要拥抱自己敬爱的先人的欲望:
    他(斯塔提乌斯)已经俯身去抱我老师的脚,但他对他说:“兄弟(Frate),不可如此,因为你是幽魂.你见到的也是幽魂。”他站起来,说:“现在你可以明白我心中对你燃起的爱是多么强烈,我忘了我们的形体是空虚的,把幽魂当作固体的东西看待了。”(27)
    在此,维吉尔经过了炼狱之门的洗礼,已经不再将自己看作晚辈的导师,而是像教徒的彼此称呼一般,虔诚地称了一声“兄弟”,此时的他比在炼狱外围时更能意识到拥抱的虚无。此时此刻,灵魂的身体性已经随着朝圣者的皈依而渐渐变轻了。
    然而,只有在《天国篇》中才出现,朝圣者才彻底意识到了灵魂表象的虚幻:在那里,贝雅特丽齐告诉他,那些在各个行星天中向朝圣者显现的灵魂并不在那些行星天里,他们只是上帝为了迁就人类理解力的欠缺而投射的影像:
    你所见的这些灵魂出现在这里,并非由于这个天体被分配给他们,而是为了形象化地向你说明。他们在净火天中所享的幸福程度最低。对你们人的智力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讲解,因为它的知识只能从感性开始,然后提高到理性认识。因此《圣经》迁就你们的能力,把上帝写成有手和脚,而别有所指……(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