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不循规蹈矩的诗人恩里克·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拉美文学研究》社 朱景冬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朱景冬,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恩里克·林(1929-1988),智利诗人、小说家,生于圣地亚哥,在圣乔治学校和德国学校受基础教育,曾在智利大学艺术系学习绘画。但是他并不喜欢绘画,后来成为一位艺术批评家。而实际上,他更喜欢的是文学。20岁时出版第一本诗集《什么也没有溜掉》(1950)。196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学金赴欧学习博物馆学,曾前往法国、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旅行。在旅行期间写了一组诗歌,后来以《过往的诗》(1966)为题出版。曾为《为艺术》、《计划》、《河床》、《世纪》、《时代》等多家报刊撰稿,担任过智利大学人文系教授。1970年至1973年任智利天主教大学诗歌创作室主任,1972年进智利大学物理数学系人文研究中心任文学研究教授。1978年获古根海姆奖学金赴纽约考察学习,写了诗集《从曼哈顿出发》(1979)。从实际的内容看,它是诗人根据他的纽约之行写成的。恩里克·林采用叙事和对话方式清楚地表现了他在纽约的广大街区逗留时产生的一系列感受和印象:对旧事的怀念、面对陌生的现实萌生的疑问和惊异心情、在现代事物面前的孤立感和在一个新地方引起的沮丧情绪等。这一切,如同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卡世纪初的体验:洛尔卡在美国大城市里的感受在他的杰作《诗人在纽约》中得到了生动的描写。在恩里克·林的眼中,纽约这座大都市是美丽的,但也是令人感到不安的:街道、地铁、教堂、广大街区,以及美国人的态度和诗集中的其他因素,都清楚地展现了七八十年代美国前进的脚步、种种社会矛盾,还有美国人的梦想及其自由的理想,自然也有荒唐的暴力和压迫。
    恩里克·林是一位多产作家,其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杂文、戏剧等多种文体,共计36部。在诗歌方面,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这个时代和其他时代的诗篇》(1955)、《昏暗的房间》(1963)、《在古巴所写》(1969)、《贫困地区的小曲》(1969)、《几首诗》(1972)、《外国人的消息》(1981)、《阿乌马达林荫道》(1983)、《死亡日记》(1989,遗作)等20余部。他的诗作曾获南极奖、古巴美洲之家奖、城市奖等。
    恩里克·林登上诗坛的时候,正值巴勃罗·聂鲁达、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和巴勃罗·德•罗卡等大诗人统治文坛时期。所以在那个时期,诗人们一般都识时务地顺从于这些大诗人的传统,不敢稍越雷池。但是恩里克·林却大胆地和一切因袭的常规决裂,采取和其他诗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坚持自我批评,不仅检验以前的文学创作机制,而且检验自己的美学构建方式。这样,艺术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艺术。
    在恩里克·林的早期诗作中,古典的抒情主题和几乎是悲哀的主题占主导地位。后来,从《阴暗的房间》伊始,加入了历史、重大事件、反帝倾向(如《侵略》一诗)、下意识的儿童性世界(如《阴暗的房间》一诗)、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内容。此外,有一系列诗篇涉及到绘画作品,这毫不奇怪,因为他在年轻时代学习过美术。还有一些诗篇提及他游历过的国家(西班牙、古巴、秘鲁、美国、加拿大、印度)的状况,和民族问题(如《过往的诗》中的《失败》、诗集《阿乌马达林荫道》和《圣母显灵》等)。
    作为一个诗人,恩里克·林虽然才智过人,学识渊博,但是他并不是一个通俗作家,或者说,他不是一个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作家。这是由于他那种坚定的政治立场,那种左派倾向,那种和时代抗衡的态度,还由于他的艺术创作不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只有他那些作家朋友们赞赏他的博学和才华。
    为了了解社会差别和阶级斗争的存在,恩里克·林曾一度离开智利,到委内瑞拉阿雷纳斯海角一处墓地,在那里写了他的重要诗篇《阿雷纳斯海角墓地》。在诗中,他以严肃的讽喻口吻赞扬由麦哲伦的著名远征队用大理石和丝柏建造的壮观建筑物。他没有暗示也没有直言那些野蛮的、闻所未闻的灭绝印第安人的刽子手发财的情景。他不需要这样做,因为他在一次墓碑落成仪式举行时写下了他的诗篇,说“那里一片宁静……” :
    宁静,只不过是
    为了撕成碎片、
    直至把葬仪的契约
    撕得粉碎而挣扎的宁静,
    为了把一副古老的骄傲的面孔
    露出并嘲笑尘土而要的宁静。
    当1963年《阴暗的房间》出版的时候,六十年代刚刚崭露头角的智利年轻一代诗人受到一种创作诗歌的完全不同的方式的冲击,这种方式一方面公开置聂鲁达式的修辞手段于不顾,另一方面又巧妙地避开“反诗歌”的不费吹灰之力的写法。于是,《阴暗的房间》就成了智利年轻一代诗人同聂鲁达、德·罗卡、尼卡诺尔•帕拉和贡萨洛·罗哈斯一代大诗人之间的分水岭。从这本诗集出版后,恩里克·林就成了拉丁美洲的名诗人之一。《阴暗的房间》收入了1956年至1962年间恩里克·林写的诗,如1956年写的《独白》和1957年写的《挽歌》。在那五六年间,他写了许多首诗,但是他做了严格的筛选,仅选入了一小部分。其中有《周末》、《花园中的树林》、《圣诞节》、《家庭的朋友》、《动物学校》等。取为书题的《阴暗的房间》一诗具有戏剧性和故事性:写4个小男孩(4个小表兄弟)正在一个阴暗的房间里玩耍,对诗的叙述者我来说一件意外的事情突然发生:第一次接触异性的肉体使他感到不知所措:“我久久地咬着我表妹伊莎贝尔的脖子,/一眨眼的功夫,在犯罪前的年龄,/我感受到了一切,/我们怀着异样的羞愧心情停止了旋转。”虽然感到羞愧,但是他们心里很愉快,因为他们意识到,那种第一次无辜的性爱的接触是那么容易、那么简单。但是由于所受的宗教教育,那个孩子感到上帝的分量是那么沉重,“我只得放开表妹,像衰老了似地跪下来,/突然感到既无比愉快又无比恐惧。”诗歌表现了未成年的男孩在特定环境下性意识的突然觉醒,这也是诗人自己童年时代的一种经历,正如他在诗中写的,“我部分地像那个跪下的孩子”,也曾处在愉快与恐惧的矛盾之中。从这个意义说,这首诗是作者对失去的童年的寻找,是对失去的快乐天堂的理想化的怀念。
    恩里克·林的另一部重要诗集《死亡日记》是他的遗作,是他在逝世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一个笔记本上写的。所写诗稿由他的朋友佩德罗·拉斯特拉和阿德里亚纳·巴尔德斯抄写后送大学出版社出版。诗集的中心主题是死亡。从这些诗篇中可以看到恩里克·林临终前所忍受的痛苦。在《所有的绝望》一诗中,可以发现他不接受死亡,拒绝死亡,对死亡感到恼火,痛恨死亡轮到了他。在《万灵节》一诗中,他慢慢接受了死亡的命运。但是他的接受并不愉快,而仅仅是接受,等待死亡到来而已。因为对他来说,死亡已是一种现实,一个折磨他的幽灵。其他诗篇也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他面临死亡而产生的沮丧、痛苦、忧伤等心情。由于他患的是癌症,病魔的折磨是难以想象的,他曾拚命叫喊,斗争,挣扎,但一切都无济于事,终于被死神带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