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丁国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30年(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丁国旗 参加讨论

    
    有了80年代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广泛研究,进入90年代以后直至上世纪末,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已有的学术创获与理论研究,增强了中国学者的理论自信与理论创新的勇气,为建构当代形态的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同时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等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总结,并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阶段,中国学者有了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自觉意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文艺理论思想,形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一个颇为壮观的理论盛象。
    首先,除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外,这一阶段还深入研究和阐发了邓小平、江泽民的文艺思想,涌现出了诸如《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杨炳忠、刘江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出版)、《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戴诗炜主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理解与阐释——学习〈邓小平与文艺〉》(刘清惠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论邓小平的文艺思想》(马龙潜等著,北京出版社1994年出版)、《邓小平文艺思想论稿》(牟豪戎、黄应寿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邓小平文艺理论读本》(涂途、吴开英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出版)、《邓小平文艺思想核心论》(赵晓光著,京华出版社2000年出版)、《春润文心——邓小平文艺理论科学体系》(陈飞龙、刘永明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年出版)等研究著作,着重研究了邓小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及其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意义。
    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介绍在这一阶段达到了高潮。这其中的重要收获就是由徐崇温主编、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本丛书几乎横跨整个90年代,分四批出版(第一批1989年出版,第四批1997年出版),共有42部著作。这套丛书不仅大量译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重要著作,而且还出版了包括冯宪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学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重要文献,这套丛书成为国内学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资源,直接影响了整个9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从而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向了高潮。除此之外,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朱立元主编的《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马驰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陆俊的《理想的界限——“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杨小滨的《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等其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著作。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大大开阔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理论视野,从而也使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作为重要的理论资源,为中国学者所接受。
    第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吸收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成为这一阶段中国学人的伟大追求,产生了一批颇有理论建树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成果。这方面的代表著作主要有何国瑞主编的《艺术生产原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朱立元的《思考与探索——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李益荪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社会学原理》(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刘文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邢煦寰的《艺术掌握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出版)、谭好哲的《文艺与意识形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李心峰的《元艺术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包忠文主编的《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董学文主编的《文艺学当代形态论——“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陆贵山、周忠厚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王杰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庄锡华、董馨的《美育新思维——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人的美学生成》(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等等。
    这些研究涉及文艺的上层建筑性质、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审美属性、艺术与政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以及艺术反映论、艺术本体论、艺术价值论、艺术主体性、艺术的作用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又有创新意识的观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贡献。像何国瑞的“艺术生产”理论、钱中文、王元穰、童庆炳等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与“文学审美反映论”、陆贵山的宏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董学文“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等,都成为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