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陈定家: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现存问题及其应对策略(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阅江学刊》 陈定家 参加讨论

    一、网络文学研究的当前困境与理论突围
    当代学术研究在“大跃进”、大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某些恶风陋习,包括学院体制改革中的盲目躁动,学术写作中的蓄意失范,学术出版业的生存艰难,知识生产体系的“造血”乏力,以及通识教育的无根漂浮等等,这一切都与当下日趋严重的“学术生态污染”有关。这种大环境的“污染”与“损害”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新媒体文论与批评领域:学术转向的盲目躁动,学术写作的拼贴复制,学术出版的举步维艰,理论体系的创新乏力,以及学术话语的无根漂浮等等,在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也都有相应的表现。
    以网络文学研究为例。众所周知,网络的“强”交互性和“弱”可控性使去中心化与双向交流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特征。从实际效果看,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拓了文学写作的新空间,网络链接实现了文学内容的非线性组织,多媒体技术赋予作品图文并茂、旁征博引的能力,网络文学的双向交互建立了灵活开放的读/写者关系,引发文化意义的内爆。然而,网络文学也出现了本体缺失和主体混乱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当下网络文学的发展迫切需要正确的观念引导和学理阐释,但眼下的网络文学理论与批评还远远滞后于网络文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并且存在着研究对象隔膜和研究重心偏失等问题,可以说,当前的网络文学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理论滞后”和“批评缺席”的状态。③
    这种“理论滞后”和“批评缺席”状态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名实矛盾与身份焦虑甚为突出。时至今日,网络文学概念仍颇有争议,相关研究至今没有得到权威学术机构、知名学者和重要学术期刊应有的重视。某些著名学者在一些重要场合仍会把网络文学的“野蛮发展”视为文学衰败表征。摇篮中的网络文学在传统文学面前常常会遇到“未成年人请勿入内”的劝阻。(2)理论与批评两不相顾,隔膜甚深,理论与创作的脱节现象更为普遍。在多数情况下,研究者所论述的网络文学与网络批评者所言说的作家作品大相径庭,理论、批评视域中的网络文学与鲜活、丰富的网络终端上呈现的文学作品更是迥然有别。(3)研究对象过于单一,理论话语系统远未形成。有关网络文学的新情况、新问题通常难以受到及时关注,譬如说,十多年来,网络文学研究过分聚焦于痞子蔡、慕容雪村、安妮宝贝、李寻欢等少数作家身上,言及作品,通常也只是《第一次亲密接触》《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悟空传》《告别薇安》《成都粉子》《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等数量颇为有限的几部小说。至于网文批评的“快速反应部队”,往往只聚焦于媒体关注的影视改编作品上,如《旋风少女》《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等,这一类网文批评大多如同媒介浪潮中随波逐流的浮萍,应景空话居多,真情实感偏少。(4)学术话语老套,研究方法陈旧。不少学者生硬照搬传统文学的研究模式,以致对象与方法之间的方枘圆凿现象比比皆是。早期的研究者对网络文学不够了解,缺乏必要的新媒体知识,在研究过程中,借用一些既定理论模式作为权宜之计,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传统文论在网络文学面前往往如“前朝古剑”,作为礼器固然不失威严,作为兵器则不堪一击。即便是一些时髦的外来理论武器,如后现代主义、消费理论和狂欢化理论等,在当下中国网络文学的批评实践中也多如隔靴搔痒,其学术阐发的有效性往往大打折扣。(5)“印象式批评多、学理化分析少”“宏观概述式综论多、作家作品个案分析少”。凡此种种,固然与网络文学作品的自身质量普遍不高有关,同时也与批评家对网络文学比较普遍的轻慢态度不无关系。在不少学者心目中,网络文学研究似乎还算不上真正的学术研究,重要的学者与批评家很少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花费在网络文学的文本解读上。即便是进行网络文学研究,也往往是采取一种宏观的视角对网络文学进行整体评估,关注的焦点多是网络文学存在的合法性问题、网络文学的特征问题、网络文学创作的缺陷问题等。更为可悲的是,这些大而化之的研究文章存在着极为严重的观点重复和“话语空转”现象,但学术界对这类缺失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以弄臣心态一笑置之。
    网络文学批评难以跟进创作现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小荷初露的新媒介批评理论一时还难以纳入被当代文学理论的框架。有一种观点认为,读屏者没法启用惯常的文本批评方法,媒介要素对网络文学流通的作用远大于作品生产,媒介批评在市场供需原则之外无所建树;大众趣味相当程度上折射了当代市民社会的多元与混杂,专属的标准审美体系的引领作用日益式微。网络文学批评需要借助媒介批评带来新方法,通过市场原则下的文学制作人角色带来新任务,认同大众趣味的混杂不是降低文学的品格,而是将文学拉到更现实、更接近读写真相的新位置。
    针对“理论失语”“批评乏力”的现状,网络文学产业界采取了商业化运作措施,企图以此刺激或激发文艺批评的潜在活力。例如,2012年,盛大文学(全称盛大文学有限公司)云中书城推出百位白金书评人招募活动启示,吸引数千网友提交书评。书评人踊跃参与。尽管此举引来了批评与质疑,即有人担忧为稿费写作的书评人,是否具有真正的批评能力,这种以广告形式招募的“书托”,对书评事业有无助益?但无论如何,盛大此举的良好愿望还是得到了多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招募书评人旨在引领网络文学创作,提升网络作家写作水平,新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让正能量引领网络”,这才是“唱响网络主旋律”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