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名定则实辨——论“文评专书”的内涵与外延(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郭英德 参加讨论

    
    ①张潮:《伯子论文题辞》,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第4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93页。
    ②王水照:《历代文话序》,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第1册卷首,第1—4页。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子路篇第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4页。
    ④王先谦:《荀子集解》卷16《正名篇第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14页。
    ⑤不仅在知识社会中充满着不确定性,而且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揭示出,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更为基本。关于“不确定性”的研究论著及相关观点的讨论,详见李坚:《不确定性问题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⑥本节论述,参考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第五章《诗话论》二“从目录学的观点看宋人文学批评意识的自觉”,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53—455页;彭玉平:《诗文评的体性》第一章《诗文评与目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9页。本文多有补充、订正,恕不一一注明。
    ⑦魏徵等:《隋书》卷32《经籍志》,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06页。
    ⑧释道宣:《广弘明集》卷3,《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汪道昆刻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⑨唐玄宗著、李下甫注:《大唐六典》卷10,明刻本。《旧唐书·经籍志序》称总集类“以纪文章事类”,与《隋书》同。刘昫:《旧唐书》卷4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74页。
    ⑩王应麟:《玉海》卷52《艺文·书目》,《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4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05页。同时代的史学家吴兢(约670-749)编纂私家藏书目录《吴氏西斋书目》,当亦用此例。参见杜泽逊:《谈吴兢的〈西斋书目〉》,载《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季刊)》1994年第2期;张三夕、苏小露:《吴兢〈西斋书目〉考》,载《燕赵学术》2013年第1期。
    (11)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48“经籍考七十五”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53页。《三朝国史艺文志》,已佚。
    (12)王尧臣等撰、钱东垣等辑释、钱侗补遗:《崇文总目辑释》五卷《附录》一卷,《续修四库全书》第916册,影印清嘉庆间刻汗筠斋丛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90页。
    (13)欧阳修等:《新唐书》卷60《艺文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625—1626页。
    (14)尤袤《遂初堂书目》、陈骙《中兴馆阁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李心传等《中兴四朝艺文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以及《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等公私目录,均沿《崇文总目》之例,在集部中独列“文史”一类,著录评诗论文的图书。
    (15)郑樵:《通志》卷70,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28页。
    (16)南宋类书编纂,亦取此法。如庆元元年(1195)进士潘自牧编《记纂渊海》“著述部”下,分“评文”与“评诗”两类;庆元二年(1196)进士章如愚编《山堂考索》卷21、卷22“文章门”下,设“评文类”与“评诗类”。可知时至南宋,人们已习用“评文”、“评诗”之说。
    (17)赵希弁编:《郡斋读书后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4册,第430—431页。
    (18)该书正文中,“诗文评”下有小字注“附”,则仍系附录于总集之末。焦竑:《国史经籍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7册,影印明万历三十年(1602)陈汝元函三馆刻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13—514页。
    (19)祁承:《澹生堂藏书目》,《续修四库全书》第919册,影印清初宋氏漫堂抄本,第699页。
    (20)钱曾:《读书敏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7册,影印清雍正四年赵孟升松雪斋刻本,第631页。值得注意的是,编纂于《读书敏求记》之前的《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卷七“文集”类,著录《文心雕龙》、《文章缘起》、《文则》;另单列“诗话”类,著录“钟嵘诗品”、“皎然诗式”、《六一诗话》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7册影印清初钱氏述古堂钞本,第705页,第717—718页。
    (21)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卷4引《和州志艺文书辑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0页。
    (2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页。
    (2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95,第1779页。
    (24)朱自清:《诗言志辨·序》,《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2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95,第1779页。
    (26)如南朝梁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之类。参见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0—52页。
    (27)诗、文分体,始自唐宋以降。刘师培《论文杂记》云:“隋唐以上,诗集、文集之体未分”,“唐宋以降,诗集、文集,判为两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13—114页)参见郭绍虞《试论“古文运动”——兼谈从文笔之分到诗文之分的关键》,《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宋人对诗文之别,已有相当明确的意识,参见慈波:《文话发展史略》,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0—11页。明人尤擅为“诗文辨体”,参见郭英德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62—464页。
    (28)广义的散文观念,不仅包括古文、骈文、时文和赋,还包括经、史、子、集各部之文。参见郭英德:《论〈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集成〉的编纂宗旨》,载《文艺研究》2015年第8期。
    (29)许顗:《彦周诗话》,见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78页。
    (30)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48“经籍考七十五”引,第1953页。南宋《中兴国史艺文志》,已佚。此语一说出自陈骙《中兴馆阁书目》,惜未能查知出处。
    (31)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5《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60页。
    (32)王念孙:《广雅疏证》卷3下《释诂》,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嘉庆间王氏家刻本,第107页。
    (33)陈彭年、丘雍:《宋本广韵》,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张氏泽存堂刻本,第165页。
    (34)刘勰:《文心雕龙》,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页。
    (35)范晔:《后汉书》卷68《许邵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235页。
    (36)李延寿:《南史》卷62《钟嵘传》,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189页。
    (37)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5《诗话》,第559页。
    (38)如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3下,将孟棨《本事诗》、《续本事诗》列入“集部·总集类”(《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4册,第298页)。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也将《本事诗》列入总集类(第1955页)。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卷2“文集”类,与《文选》等诗文总集、文总集、文别集一起,著录《文心雕龙》等文评著作(《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5册,第157页)。明钱溥《秘阁书目》,亦将《文心雕龙》等文评著作,与《昭明(文选)》、《文章正宗》等并著录于“文集”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7册“史部·目录类”影印清抄本)。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31“总集类·文”,著录陈骙《文则》、吴行《优古堂诗话》、魏庆之《诗人玉屑》、李涂《文章精义》、陈绎曾《文说》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6册,第741—742页)。
    (39)吴琇:《龙性堂诗话序》,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卷首,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31页。
    (40)谭元春:《新刻谭友夏合集》卷8《古文澜编序》,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参见杨松年:《中国文学评论史编写问题论析——晚明至盛清诗论之考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版。
    (41)方回选译,李庆甲集译校点:《瀛奎律髓》卷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4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86“总集类”小序,第1685页。
    (43)脱脱等:《宋史》卷209《艺文志》,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411页。
    (44)祝尚书:《略论文章学研究的资源开发》,载《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并见祝尚书:《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45)王水照:《历代文话序》,《历代文话》第1册卷首,第2—3页。
    (46)王之绩:《铁立文起·凡例》,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第3624页。
    (47)孙煦:《石楼诗话》卷首,清道光十七年(1837)刻巾箱本。
    (48)《历代文话编例》,《历代文话》第1册卷首,第1页。
    (49)陈鸿墀:《全唐文纪事》,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0)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5《诗话》,第559页。
    (5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86,第1779页。
    (52)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4册,第234—235页。
    (53)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4册,第327页。
    (54)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7册,影印《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明蓝格钞本,第125页、126页、131页、133页。当然,也有将史部图书纳入集部的做法,如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2集部“文史类”,著录刘知幾《史通》、柳璨《史通析微》、刘餗《史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74册,第899—904页)。
    (55)《历代文话编例》,《历代文话》第一册卷首,第1页。
    (56)叶棻:《圣宋名贤四六丛珠》,《续修四库全书》第1213—1214册,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明嘉靖十一年(1532)王宠、王阳钞本。参见施懿超:《宋代类书类四六文叙录》,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3期。
    (57)历史上有一些图书冠以“诗话”之名,但却不乏论文之说,如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就兼论古文与骈文,杨万里《诚斋诗话》论文多于论诗。质之以实,我们认为,这些图书也可视为“文评专书”。
    (58)祁承编纂《澹生堂藏书目》,已注意到“文式”与“文评”,“诗式”、“诗评”与“诗话”之间的区分,尤其是后者,在图书著录中分辨得更为清晰。但是同时,他又将这五类统名之为“诗文评”(《续修四库全书》第919册影印本,第709—711页)。参见蔡德龙:《文话的辨体与溯源》,载《文学评论丛刊》2010年第2期。
    (59)(60)参见郭英德、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25—25页。
    (61)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卷5,第559页。
    (62)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旧抄本。
    (63)李绂:《穆堂先生别稿》,《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86—87册,影印清乾隆十二年(1747)奉国堂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6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26,第1090页。
    (65)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6)吴震方:《说铃·前集》,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67)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附录,第972页。
    (68)章学诚:《校雠通义》卷2《焦竑误校汉志第十二》,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附录,第1012页。
    (69)张潮辑:《昭代丛书甲集》第五帙“酒”,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
    (70)(71)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第4册,第3593页、3609页。
    (72)周钟游辑:《文学津梁》,上海:有正书局,1916年版。该书从梁章钜《退庵随笔》卷19析出《退庵论文》一卷,析出刘熙载《艺概》卷1《文概》,均同此例。
    (73)吴讷:《文章辨体》,《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91册,影印明天顺八年(1464)刘孜等刻本。
    (74)程敏政:《皇明文衡》卷56,《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无锡孙氏小绿天藏明刻本。
    (75)唐顺之:《荆川稗编》卷75,《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54册,第644—653页。
    (76)传世有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重刊文章辨体式》,未见,参见“古籍图书网”http://www.gujibook.com/gujide_20397/。于北山以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文章辨体》为底本,选录、校点卷首文字,命名为《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历代文话》据此录入。但此书应以《文章辨体序题》为名更为妥当,参见吴承学《论序题——对中国古代一种文体批评形式定名与考察》,载《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吴承学《读〈文体明辨序说〉二书献疑》,载《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2期。
    (77)清阙名《诗学丛书》,现存清抄本。
    (78)徐师曾:《文体明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10—312册,影印明万历元年(1573)序游榕铜活字印本。
    (79)野间静轩,名成大,字子苞,号三竹、静轩、柳谷等,江户前期医家、儒者。《文体明辨萃抄》又有元禄七年(1691)博文堂重刻本、宽政六年(1794)京都风月庄重刻本等。参见吴承学《读〈文体明辨序说〉二书献疑》。罗根泽辑录校点本题《文体明辨序说》,与《文章辨体序说》合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又,日本大鄉穆编《文体明辨纂要》三卷,有明治十一年(1878)东京葵华书屋刻本。
    (80)宋濂:《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正德间刻本。
    (81)曹溶辑、陶越增删:《学海类编》,清道光十一年(1831)六安晁氏木活字摆印本。按唐顺之《荆川稗编》卷76,亦录宋濂《文原》,第665—668页。
    (82)杨复吉:《昭代丛书戊集续编》,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
    (83)华淑辑:《闲情小品》,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
    (84)王世贞:《艺苑卮言》,明万历五年(1577)经世堂刻本《弇州山人四部稿》卷144—卷151。
    (85)此书后又收入宛委山堂《说郛续》卷32,清顺治三年(1646)刻本。日本元文二年(1737)文林堂跋刻本《文章九命》,即据《说郛续》本重刻。
    (86)张潮辑:《昭代丛书甲集》第五帙“酒”,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
    (87)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第4册,第3609页。
    (88)徐经:《雅歌堂全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33册影印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89)洪迈:《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页、第79页。
    (90)张潮:《日录论文题辞》,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第4册,第360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