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微时代”审美及其文化反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批评》 唐善林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技术的研发和广泛运用给我们这一时代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了一种新尺度,它不但建构了别于以往的大众传播模式,而且也改变了我们旧有的时空感知经验,从而使得“微时代”下的微媒介审美实践呈现出即时便捷、多元互动、草根大众和浅表碎微的审美特性。这一“微时代”审美既可能导致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之全面实现,又可能在后工业历史语境下制造一个逃与忘的审美化神话。
    关 键 词:微审美特性/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化神话
    作者简介:唐善林,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随着数字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①骤然而至。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研,至2014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网民使用率为38.4%;至2014年5月,中国网民微信使用率为65%。据中国证券网报道,至2014年12月,中国微信活跃用户数达5亿。可以说,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技术从经济、政治、文化、道德、艺术等各个方面,对当下中国社会和大众生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那么,作为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存重要构成的审美活动和日常生活,在“微时代”历史语境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审美特性?对此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反思?要想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一方面,我们需要“入乎其内”,厘清微媒介技术是如何通过改变社会和大众生存方式来影响审美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开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出乎其外”,通过对微媒介审美实践及其特性作一辩证的文化考察,并进一步反思其得以形构的文化逻辑及历史意义。
    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指出:“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②据此,微博、微信等微媒介之大力开发和广泛运用可谓在我们生活中引进了一种新的尺度;事实上,它也对当下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微媒介以其创新的技术形式重塑了我们个体的感知经验和模式;另一方面,微媒介又以其独特的传播接受方式更新了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管理模式。而且,根据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来看,不是媒介讯息传播接受的内容,而是媒介讯息传播接受的形式本身,对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产生一种尺度性的影响和效果。具体而言,微博、微信等微媒介之所以引领当下中国社会进入了“微时代”,不是因为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与传统印刷、影视、音响等媒介不同的内容,而是因为它们以大数据、互联网和移动智能技术为支撑,创发了一种更便捷、更多元、更动态、更自由的媒介新形式。在这一“微时代”文化语境中,作为当下中国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重要构成的审美活动和日常生活,自然也会因这一新媒介形式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微审美”特性。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人类关乎宇宙时空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古代社会,由于科技水平极为低下,华夏先民对宇宙时空的认知是直观冥茫的,加之相对缓慢的生活节奏,容易生成一种永恒而变动的生命感受和循环反复的时空序列。近现代以来,因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如潮水般地涌入,以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现代物理学,以振聋发聩式的效果改变了国人尤其是知识界的时空观念。进入20世纪后,牛顿以平直均匀之绝对时空为真实时空的时空观念,受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批评和冲击。爱因斯坦认为,事物的真实存在是离不开三维空间与时间的内在联系的,而且这一内在联系使事物的存在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换言之,就是使得相同位置的事物可以出现在不同时间,同一时间的事物可以出现在不同空间。博尔赫斯在其短篇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对此作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④当爱因斯坦把这蕴含多种可能的四维时空与引力场中物质运动结合起考察时,就会形成一种弯曲变化的相对论时空观念。而到了现代量子力学时代,科学家们通过对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探讨,进一步揭示微世界领域单个量子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突变的无时间的随机偶然性。
    但是,不管以上时空观念存在怎样的差异,它们的生成都来源于对经验世界的体认、提炼和大胆推测;然而,随着数字信息及网络传播技术开发和运用,当代新媒介技术通过对现实时空素材的搜集和重塑,为我们建构了一个非物质的虚拟时空。所以,从媒介技术本体层面上来说,时空虚拟与艺术创造一样,天然具有一种审美特性。在此虚拟的时空语境中,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快速传播,时间维度的近乎消失,使得辽远无限的现实空间在虚拟世界中瞬间拉近,即时可达,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落;另一方面,天然具有审美特性的虚拟时空借助于当代新媒介技术,打破了现实空间的距离和壁垒,空间维度的近乎消失,使得绵延有序的现实时间在虚拟世界中瞬间碎裂,过去与现在即空而融。总之,当代新媒介技术通过压缩时空而导致的时空一体化,使得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模式变得更为即时便捷。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审美活动和日常生活更是因传播介质微小和智能手机终端的随身携带呈现出即时便捷的微审美特性。以云游名山大川这一审美活动为例,南朝宋宗炳“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宋书·宗炳传》)这一审美活动尽管雅量高超,但其所获途次艰辛。而在数码技术和微媒介平台随身所具的时代,我们不但身在户牖陋室之内可达千里之外,而且还能目于微博、微信之中遍游千山万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