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典论·论文》之“气”“体”辨正(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 潘华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曹丕《典论·论文》,魏宏灿《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317页。后文所引均据此本,不再另注。
    ②刘锡庆、齐大卫《写作述要》,红旗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页。
    ③陈植锷《曹丕“文气”说刍议》,《文学遗产》1981年第4期。
    ④陈钟凡《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中华书局1927年版,第24页。
    ⑤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⑥黄海章《中国文学批评简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页。
    ⑦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8页。
    ⑧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3页。
    ⑨蔡钟翔《〈典论·论文〉与文学的自觉》,《文学评论》1983年第5期。
    ⑩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11)谭家健《试谈曹丕的〈典论·论文〉》,《新建设》1964年第2期。
    (12)郭绍虞《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5-66页。
    (13)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14)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9页。
    (15)杨永杰、龚树全编《黄帝内经》,线装书局2009年版,第53页。
    (16)黎翔凤著,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78页。
    (17)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0页。后文所引均据此本,不再另注。
    (18)郑毓瑜《六朝文气论探究》,台湾大学文史丛刊1988年第79种。
    (19)王充《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8页。
    (20)王锺陵《中国古代文论中两种不同的“养气”说》,《文学评论丛刊》第18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52页。
    (21)侯文宜《中国文气论批评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0页。
    (22)陈寿著,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册,第372页。
    (23)刘文忠《汉魏六朝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5页。
    (24)梅运生《评曹植、曹丕的文学批评论》,《文史哲》1994年第6期。
    (25)沈约《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册,第1778页。
    (26)锺嵘《诗品》,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6页。
    (27)陈学广《古代文论中“文气说”辨识》,《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28)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0页。
    (29)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卷五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20页。
    (30)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517页。
    (31)刘文典《三余札记》,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54页。
    (3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册,第161页。
    (33)王运熙《中国古代文论管窥》,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34页。
    (34)《范宁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页。
    (35)范子烨《曹丕〈典论·论文〉“气”发覆》,《中国文化》2013年第1期。
    (36)范子烨《曹丕〈典论·论文〉“齐气”当为“逸气”新证》,《中国文化》2014年第2期。
    (37)王梦鸥《试论曹丕怎样发现文气》,《古典文学论探索》,台湾正中书局1984年版,第75页。
    (38)李长青《〈典论·论文〉之“齐”字说》,《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39)黄晓令《〈典论·论文〉中的“齐气”一解》,《文学评论》1982年第6期。
    (40)曹毓生《〈典论·论文〉“齐气”辨》,《湘潭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4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下),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45页。
    (42)曹道衡《〈典论·论文〉“齐气”试释》,《文学评论》1983年第5期。
    (43)宇文所安著,王柏华、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44)李华年《魏文帝〈典论·论文〉“齐气”说》,《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
    (45)李华年《再说“齐气”》,《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46)跃进《释“齐气”》,《文献》2008年第1期。
    (47)班固著,赵一生点校《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0页。
    (48)洪亮吉《春秋左传诂》,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10页。
    (49)刘跃进《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4页。
    (50)骆鸿凯《文选学》,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434页。
    (51)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07页。
    (52)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53)吴承学《“文体”与“得体”》,《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1期。
    (5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6页。
    (55)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8页。
    (56)欧阳询《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页。
    (5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20页。
    (58)郦炎《见志诗》,张永鑫、刘桂秋译注《汉诗选译》,巴蜀书社1990年版,第170页。
    (59)戴德著,卢辩注《大戴礼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1页。
    (60)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卷,第36-37页。
    (61)袁行霈、孟二冬《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气论”》,《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辑,第205页。
    (62)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风格学的历史发展》,《中山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63)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卷,第372页。
    (64)罗宗强《我国古代文体定名的若干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文学遗产》201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