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清代“诗在布衣”现象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方论丛》 张琼 参加讨论

    (四)相对自由的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需要个性,但仕宦文人的创作,却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束缚。清代文坛文字狱盛行,此外,皇帝通过扶持文坛领袖来干预创作,这就使得仕宦文人的创作不可能生发由心,高压造成了仕宦文人的谨言慎行、明哲保身,朱克敬指出为官之道是:“仕途钻剌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论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赞襄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也谥文恭。”[28](p.119)这样的行事方式,自然会体现在创作上,那就是四平八稳的“盛世元音”充斥文坛。张英,“久直禁廷,不忘丘壑,尝以乐天、放翁自拟。《四库提要》称其:‘鼓吹升平,黼黻廊庙,无不典雅和平。至于言情赋景之作,又多清微淡远,抒写性灵。台阁、山林二体,古难兼擅,乃兼而有之。’……《拟古田家诗》有云:‘面无忧喜色,胸无宠辱情。始知於陵子,灌园逃公卿。’何等胸次。”[15](p.211)喜怒完全可以不形于色,其情感的压抑到了如此地步。所以,不难理解,越是位高权重者,其创作也就越四平八稳,充满了八股文的气息。如范文程“诗无专集,流传仅见《永平府志》载《清风台宴集》二律,清越高华,犹见名臣襟度”[15](p.107)。徐乾学“集中高文典册,多关掌故。诗虽余事,要皆雍容宽博,自然名贵,此台阁之异于山林也。”[15](p.217)所以,朱彝尊批评说:“后世君臣宴游,辄命赋诗记事,于心本无欲言,但迫于制诏为之,故其辞多近于强勉。若学土大夫用之赠酬饯送,则以代仪物而已。甚至以之置科目取土,限之以韵。其所言者,初未尝出乎中心所欲,而又衡得失于中,冀逢迎人知所好,以是而称之曰诗,未见其可矣。”[29](p.321)张英、范文程、徐乾学等都是深受帝皇器重的高官,与帝皇的酬唱不绝。这样的权势,这样的地位,这样的创作过程,使他们的创作势必不能随心所欲,而是有所克制。这就与诗歌创作讲究真情真性背道而驰。
    与仕宦文人相左,布衣文人听凭心声,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远离仕途,远离权力中心,保持着人格的尊严与独立,加之本身大多个性张扬,“盖隐居之士,能自有其性情,而不使其性情为人所有”[4](p.201),故能任真情真性自由宣泄,“尝见山人(石卓槐)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余谈说不休,谓不信今人非古人也。其自许如此……至议论古今,及有关当世之务,则意气慷慨,时大声狂叫,目上视,气勃勃,若使气者。座客为之避,即老成宿儒亦莫不呷舌焉。”[10](p.515)周容“初则奔走于患难,继则奔走于饥寒,间偶有述,皆激楚忿懑之余,且护爱而逞恃,慕亢而讳因,以故气满于词,意尽于腕,其忸怩愧悔,更甚于足下所云。”[30](p.164)方文说:“野老生来不媚人,况逢世变亦嶙峋”,“试中愤感妻常戒,酒后颠狂客每慎。”[31](pp.379)吴嘉纪《后七歌》道:“朝来得与显者遇,宾客笑我言词拙。男儿各自有须眉,何用低头取人悦。”[32](pp.446)他们率意耿直,而仕宦唯唯诺诺,二者对比如是鲜明!有这样的个性特征,发为诗文,自然也任性驱使,少有随从附和了。布衣虽“穷”,却获得了创作的自由,正如焦循所言:“布衣之士,穷经好古,嗣续先儒,阐彰圣道,竭一生之精力,以所独得者聚而成书,使诗、书、六艺有其传,后学之思,有所启发,则百世之文也。”[33](pp.266)
    “诗在布衣”是清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重视与否,决定了仕宦与布衣在创作上精力投入的差别。仕宦的案牍劳形导致他们对文学创作无法专一执着,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也就认识不足。布衣疏离朝廷,摆脱了皇权施加于文学的影响,保留了真性情;能够直面现实人生,执着于内心的咏歌,坦露各自的个性。他们潜心艺术,坚持己见,不再“怨而不怒”,多了横眉怒目,多了匕首投枪,多了讽刺针砭,创作出足以流芳后世的“百世之文”。布衣文人苦心经营,清代文坛得以充实丰富,清代文学得到了光辉的总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