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汉代幕府文人集团及其文学活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 newdu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汉代幕府制度的变化以及将军对文人的器重与赏识,使得幕府成为文人的一种重要入仕途径,于是幕府文人集团逐渐兴起。汉代著名的幕府文人集团有窦宪幕府文人集团、邓骘幕府文人集团、梁商幕府文人集团、梁冀幕府文人集团、何进幕府文人集团等。幕府文人在承担军府各类军政文书之余,还不时撰文作赋,为幕主唱赞歌,幕僚与幕主之间以及幕僚相互之间常有书信往来。汉代幕府文学奠定了幕府文学的基本模式,对后世幕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汉代/将军/幕府/文人集团/文学活动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ZW007)。
    作者简介:吴从祥(1973- ),男,江西九江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 200241
     
    幕府制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秦汉时期。到了汉代,随着幕府制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幕府呈现出文人化的趋势,出现了一系列的幕府文人集团。这些幕府文人在承担着各类军政事务的同时,也从事各种文学创作活动。汉代幕府文学不仅为汉代文学增添了新光彩,而且开后世幕府文学之先河,对后世幕府文学的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对于汉代幕府文人及文学,学者较少关注,在此对汉代幕府文人集团的形成、文学活动以及文学影响等做一简单梳理,以求教于方家名流①。
    一、幕府文人的兴起
    西汉时期,各类将军皆有幕府,但入幕文人较少,更无幕府文人集团。到了东汉时期,随着仕进制度和将军制度等的变迁,将军幕府文人不断增多,幕府文人集团也随之而产生。
    (一)幕府文人兴起与东汉将军制度以及幕府制度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将军主要“掌征伐背叛”,不常设。汉代将军名目繁多,其中最为尊贵者为大将军,其位次丞相,有时甚至高于丞相。次者为骠骑将军,再次者为车骑将军、卫将军。总体而言,西汉时期,大将军、骠骑将军多在丞相之下。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将军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升,其幕府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拜为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注云:“四府②掾史皆无四十人,今特置以优之也。”[1]刘苍身为诸侯王,故其领骠骑将军之职时,明帝特优宠之,其地位在三公之上,其属僚也较往常多。这只是特例,但一些特例后变成了常规。《后汉书·邓骘传》:“延平元年,拜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车骑将军本在三公之下,因邓骘为邓太后兄,故其为车骑将军时,特“仪同三司”,其幕府人员的数量及地位亦随之变化。此后成为常规。大将军原本位于三公下,东汉窦宪征伐匈奴有功,又因其为窦太后之兄,故拜为大将军。《后汉书·窦宪传》:“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史、司马秩中二千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增。”注云:“《续汉志》太尉长史千石。掾属二十四人,令史及御属二十二人也。”[2]因太后之故,窦宪以大将军执掌朝廷,权倾于时,以至其与和帝车驾会长安时,“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3]。顺帝时,梁冀以梁皇后兄身份继其父梁商为大将军。因太后之故和废立之功,梁冀军府人员倍增。《后汉书·梁冀传》:“建和元年,益封冀万三千户,增大将军府举高第茂才,官属倍于三公。”梁冀掌控朝政,权势熏天。“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以殊元勋。每朝会,与三公绝席。十日一入,平尚书事,宣布天下,为万世法。”[4]此后,窦武、何进等皆以外戚身份领大将军,执掌朝政。
    自西汉以来,将军便有议政、察举等权力。如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冬十二下诏云:“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及内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5]议郡国庙罢立时,元帝下诏曰:“朕获承祖宗之重,惟大礼未备,战栗恐惧,不敢自颛,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6]到了东汉时期,不仅大将军、骠骑将军等地位得到了提升,以至大将军时常能左右朝政,同时其属员也不断增多。权力的增加会给其幕府人员带来更多、更好、更快的升迁机会,而属员人数的增多使得其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员。这些是东汉时期许多文人投身权重位尊的大将军、车骑将军等将军幕府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幕府文人的兴起与东汉将军对文人的器重与赏识有关。西汉时期,将军皆有幕府,但入幕文人较少,这显然与将军对文人不够重视有关。东汉时期,一些将军为了提升自己的声誉,为了有助于自己辅政、治国,他们往往有意识地将当时一些名贤、才士征聘入自己幕府之中。西汉后期,王凤以大将军辅政,杜钦便劝王凤“求贤知自助”[7]。东平宪王刘苍为骠骑将军时,“幕府新开,广延群俊”[8],以助其辅政。窦宪为车骑将军开幕府时,便将失官或无官的著名文人傅毅、班固、崔骃等纳入幕府,“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请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及宪迁大将军,复以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9]。这些给窦宪带来了很好名誉,以至“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10]。邓骘为大将军辅政时,“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11]。这些举措给邓骘带来了很好的名誉,“时遭元二之灾,人士荒饥,死者相望,盗贼群起,四夷侵畔。骘等崇节俭,罢力役,推进天下贤士何熙、祋讽、羊浸、李郃、陶敦等,列于朝廷。辟杨震、陈禅,置之幕府,故天下复安”[12]。梁商为大将军时“辟汉阳巨览、上党陈龟为掾属,李固、周举为从事中郎,于是京师翕然,称为良辅,帝委重焉”[13]。何进为大将军辅政时,“幕府初开,博选清英,华发旧德,并为龟元”[14]。
    一些将军大量纳文人入幕府还与他们对文人的赏识有关。窦宪颇好文学之士,对文学之士颇为尊重。早在为侍中时,窦宪便结好于班固。后来班固为其幕府时,窦宪曾多次赏赐用物、饰物等给班固,甚至还将自己所用宝剑赏赐给班固,这些在今残存的班固《与窦宪笺》中有记载。经过章帝推荐,窦宪马上将白衣崔骃奉为上客,并为崔骃求官,但因帝崩而未果。窦宪为车骑将军开幕府时,便立即将崔骃聘入幕府,“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15]。可见其对崔骃的赏识与重视。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有才华的文人会给幕主处理各类军政事务带来许多便利,这也是一些将军好征召有才华文人入幕的原因之一。将军府的各类事务性文章皆出于幕府之手,有才华的幕府文人往往能给这些事务性文章增添光彩。如班固为窦宪写下的《封燕然山铭》显然为窦宪功业增添了光彩,也使得这次军事行动名垂千古文坛。一些将军自身文化修养不高,往往需要文人为其撰文达意,能够很好为其撰文达意者往往会深得赏识。汉末祢衡受到刘表、黄祖的赏识便是典型例子。刘表“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16]。及其仕黄祖时,“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17]。总之,不管是出于利用的功利目的,还是出于内心对文才的赏识,东汉将军对文人比较器重和赏识,加上他们位尊权重,使得他们的幕府对热衷仕途的文人充满了吸引力,投身幕府的文人越发多起来。
    (三)就东汉文人而言,入幕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仕进之途。汉代仕进之途以察举和征辟为主。不管是察举还是征辟,都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因而人际关系往往比才学更为重要。特别是到了东汉中后期,由于朝政日益为外戚和宦官所掌控,仕进之途越发壅塞,士人出仕、升迁变得越为艰难。
    如上所说,东汉时期,大将军、车骑将军等权力急剧膨胀,而且幕府属员数量也大为增加。大将军、车骑将军等的权力很大,他们除了自辟幕府之外,还拥有各种察举、推荐权力,如梁冀为大将军时“增大将军府举高第茂才”[18],这样使得将军手下幕僚们更容易获得升迁的机会。《后汉书·窦宪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后汉书·崔骃传》:“(窦)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刺史、二千石皆入窦宪幕府,可见其幕府的吸引力很大。窦宪幕府的巨大吸引力显然与其幕府人员有更多、更快的升迁机会有关。马融因世乱而屈就于邓骘幕府,后滞于东观十年,因仕途多舛,乃入梁商幕府。从史料记载来看,东汉时期有不少幕府人员渐迁至二千石及以上,以至丞相有不少出身或曾任幕府。如杨震曾入邓骘幕府,李固、周举和马融等曾入梁商、梁冀幕府等。可见,东汉时期幕府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仕进之途。
    政治的黑暗与仕途的壅塞,加上将军们有意识招揽,以至抬举文人,使得将军幕府成为文人的一种重要的仕进之途,一些无官(失官或未入仕)文人皆入将军幕府,以求得升迁。班固因母丧去官,因而入窦宪幕府。崔骃未被授官,因而入窦宪幕府。以至有些文人多年辗转于各将军幕府之间。傅毅曾先后为车骑将军马防和大将军窦宪幕府。崔骃先为度辽将军邓遵幕府,后为车骑将军阎显幕府。马融先为大将军梁商幕府,后为大将军梁冀幕府。陈禅先辟车骑将军邓骘府,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崔瑗先辟度辽将军邓遵幕府,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赵岐先辟大将军梁冀府,后为车骑将军张温长史。由此可见,将军幕府成为东汉文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东汉时期,将军幕府制度的变化,以及将军对文士的赏识等,使得将军幕府成为文人的重要入仕途径之一。大量文人入幕,逐渐导致了幕府文人集团的形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