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汪树东:《影子银行》的三重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汪树东 参加讨论

    当然,《影子银行》借助双奎人生经历的线索把期货市场描绘得更为惊心动魄。双奎在辛店的三起三落都和期货有关。当袁亚鸣塑造双奎形象时,想必他已经把自己在期货市场上打拼的经验全部注入其中了。因此该小说中关于双奎和赵部长、范军之间的期货战争,被袁亚鸣写得一波三折,令人大有侦探小说式的阅读快感。至于双奎形象,更是被塑造为典型的期货人。双奎好像只有在做货期交易时才有深刻的存在感,而从最初踏入期货市场如有神助开始,到最后成为期货市场这台绞肉机的牺牲品为止,双奎以他的生命诠释了期货交易的神秘和酷烈。
    《影子银行》的第二重意义在于对人性的深刻探索。民间金融市场、期货市场这样的小说题材,小说家很容易把它们处理成博人眼球的通俗题材,在类型化的流俗见解上与人性的深刻性擦肩而过。但是袁亚鸣显然并不满足于以题材的独特性取胜,他的文学野心还在于通过民间金融市场、期货市场这样独特的题材透视人性的独特性和深邃性。而这也正是严肃文学的崇高追求。
    该小说第一部中双奎、范军和应荣富等人的期货战争就把当前中国人的自我迷失之谜写得极为惨烈,令人过目难忘。从表面上看,小说围绕着赵部长和应荣富的黄金期货战争展开,里面有多头空头惊心动魄的博弈,有不动声色的阴谋、报仇、暗杀,有桃红色的出卖色相、移情别恋等,但是袁亚鸣真正感兴趣的也许是当今世俗化大潮里中国人的自我迷失的悲剧。小说人物如双奎、范军、应荣富等都是被欲望蛊惑的人,都是没有建立真实自我的异化之人。对于双奎而言,应荣富是模仿、觊觎的对象;对于范军而言,双奎则是他模仿、觊觎的对象。他们触摸不到真实的自我,总是渴望进入别人的生命中,就像鬼魂试图附体活人一样觊觎他人的存在。最终,他们都欲把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
    这里,袁亚鸣写出了最近30余年中国人的自我建构模式的悲剧性本质。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前的30多年里,中国人被牢牢地控制在封闭、等级化的社会囚牢中,社会流动性不强,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压倒一切,人的自我建构模式被阶级、国家、革命等宏大词语所挟持。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世俗化浪潮重启,社会流动性大增,实利主义价值观成为压倒一切的主宰力量,整个社会在金钱崇拜、权力崇拜的氛围中浮沉,人们追求金钱、权力,就是为了获得他人的承认,成为他人羡慕的对象,他人就是上帝,与他人攀比,压倒他人、超越他人,就是世俗生存的目的和意义,人与人的自我认同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的胶着状态中。这就是当今中国人共享的以摹仿性欲望为核心的自我建构模式。袁亚鸣在该小说第一部关于双奎、范军等人的故事中就写到每一个人都是他人的鞭子,都要承受他人的鞭打,最终所有人都不可能有真实的自我,都只能戴着一张空虚的脸谱,表演缺乏激情和意义的人生。
    可以说正是出于对中国人这种自我迷失悲剧的深刻悲悯,袁亚鸣才一再叙述期货行业的商战故事,反复地展示红男绿女的悲剧情感。如该小说第二部关于秋秋和亚东的故事就颇有意味。秋秋从小就想嫁给银行行长,后来好不容易认识了亚东,于是她就像一根藤蔓一样攀爬过去,缠绕在亚东身上,鼓动他去收购子虚乌有的美国银行,结果造成错位的悲剧。从表面上看,所谓错位,是政治和商业的错位,是政协秘书长俞申这样的官员把政治当成了生意,而亚东这样的商人又把生意投向了政治的错位。但真正的错位还是当事人自我的错位。该小说曾写到吴敏黎眼中的秋秋,“秋秋要么站在你的角度上,要么站在你对立的角度上,但就从不站在她自己的角度上,安心地扮演她自己的角色。所以别人就总无法心安理得地听她说话,看她做事。秋秋常常会先把自己错开,然后迫使你跟着她错位。”的确,《错位》写的就是中国人不能安心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悲剧。秋秋莫名其妙地要嫁给银行行长,亚东则试图迎合她的需要去收购美国银行,都是虚荣造成的,都是没有建立真实自我的可悲表现。他们的人生都是表演给他人观看的空虚人生。因此,当吴敏黎把亚东收购美国银行的乌龙事件通报给报社,造成亚东政协委员身份被取消,当秋秋嫁给行长的梦想破灭时,秋秋就剪掉了吴敏黎的舌头以报复,展示的就是这种空虚自我的丑陋本质。
    在袁亚鸣笔下,民间金融市场、期货市场主宰下的人生几乎都是被金钱和数字彻底控制的异化人生。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只要有数额巨大的金钱,就自然神气活现,颐指气使;谁一旦被金钱抛弃,谁就注定颓败不堪,如丧考妣。民间高利贷的迅速蔓延,映照着人性的贪婪和疯狂;而期货交易的瞬息变幻,呼应着人性的波诡云谲。两者纠缠一处,悲剧就比比皆是。这展现了袁亚鸣对现代人人性的悲悯和批判。
    《影子银行》的第三重意义就在于小说艺术的独特性。袁亚鸣的小说并不满足于交给读者一个个酣畅淋漓、通俗易懂的故事,他有着更大的小说艺术雄心。他要给类型化、通俗化、消费化的小说题材注入先锋小说的艺术特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亚鸣小说的叙事艺术。阅读《影子银行》,笔者就屡屡被袁亚鸣的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无处不在的预设叙事以及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叙事角度搞得晕头转向,不过,等细致理顺小说情节线索之后,又深为他的这种叙事艺术的魅力所吸引。此外,意象叙事也是袁亚鸣小说的独特之处。例如该小说中的鞭子意象、骆驼意象等,均是贯穿始终的关键意象,对于小说的主题深化和诗意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该小说题为“影子银行”,事关重大,意味深长。小说中曾写道:“中国的影子银行到底有多大,许多经济学家发明或套用过无数财经模板来测算,但无论他们的说法多么精妙和富有逻辑张力,都一样无法改变他们结论的无聊和荒谬。影子银行无穷大,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影子银行;只要有所得,就有影子银行在行动。”因此,与其说袁亚鸣的长篇小说《影子银行》是在呼吁人们关注中国的民间金融市场等,倒不如说他是要通过影子银行的神秘身影去捕捉当代中国人的深层追求,去触摸现代人灵魂的深层脉动。
    (《影子银行》,袁亚鸣著,作家出版社2017年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