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从“超文本”到“数据库”:重新想象网络文学的先锋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理论与批评》 李强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李强,北京大学中文系
     
    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显示出巨大影响力。近期媒体关于写作软件的讨论,使得网络文学写作中的“抄袭”问题浮现出来1。在数据库消费的时代背景下,“抄袭”需要被重新定义,写作软件的出现与应用,则可能成为我们再次想象中国网络文学先锋性的一个契机。
    “先锋”(avant-garde)最初是战争术语,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出一种比喻意义:“有意识地走在时代前面。”2“先锋”意味着某种事物具有超出自己时代的新特征。所谓网络文学的先锋性,简言之,就是网络文学在实践中所包含的对传统文学生产机制所具有的超越意义。
    一、“超文本”:落空的“先锋性”预设
    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之初,众多作家和评论者都期待着网络媒介能够给文学实践带来某种“先锋性”,这种期待最终大多落到了“超文本”特征上。“超文本”(Hypertext)最初是一种对信息技术的描述,最早被引进到中国也是在信息情报技术领域3。“超文本”是指人们在阅读和写作时要通过链接等形式涉及到其他文本或材料。表面看超文本就像是给传统文本配备了无数的辞典,但实际上又有本质区别:传统文本通过辞典来加强对正文的理解,超文本则很少有统一的故事结构和指向,没有完整的“正文”,而是通过多种链接的方式把文本的线索、方向和结局的可能性展现出来,读者参与这种形式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994年,钟志清就向国内介绍了“电脑文学”的“超文本”特征4,而较早将其运用到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中的是黄鸣奋和欧阳友权等人5,他们突出“超文本”的复杂性、非线性特征6,强调其“是一个文本从单一文本走向复杂文本、从静态文本走向动态文本的新形态。”7后来,“超文本”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重要概念。
    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早期,网络空间确实有一些具有“超文本”特征的实践。例如,中国台湾地区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网络诗歌写作“非线性的形式”(nonlinear forms)的尝试。8大陆先锋作家陈村在网络论坛的实践就被汉学家贺麦晓(Michel Hockx)称为“连续不断的先锋性”9。1999年1月,新浪网与《中华工商时报》联合举办为期一年的题目为《网上跑过斑点狗》的接力小说活动。此后,许多文学网站也举办了“小说接龙”、“回环链”之类的活动10,但通常应者寥寥,并没留下有影响力的作品。在一些相对草根化的网站和论坛里,则自发形成了一些参与者稍多的形式实验,例如清韵书院的“诗词擂台”11,西祠胡同论坛的“网络文学梦杀游戏”12等。
    但是,这些“接龙”、“擂台”、“梦杀”之类的形式实验,很多都兴盛于期刊连载机制,其“先锋性”是纸质文学时代的先锋性,且带有鲜明的精英色彩,最终难免变成了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随着榕树下、清韵书院和各种文学论坛的衰落,网络超文本的先锋性预设彻底落空。对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状况做过深入研究的崔宰溶指出:“中国的网络文学研究还触摸不到其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理论空谈较多。”“中国的网络文学具有与西方的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网络文学不同的独特性,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拿这些西方理论来分析国内的网络文学。”13面对这种困境,崔宰溶提出了立足本土,在网络文学精英粉丝评论的基础上形成“土著理论”14的建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