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在一篇综论性的散文评论中谈到雷达的散文《还乡》,认为这是一篇有自己的“心灵模式与人生体验”的优秀散文。最近,集中读了雷达的《雷达散文》和《皋兰夜语》 两本散文集,更坚定了当初对雷达散文的判断。是的,雷达的散文既有人生的体验和生命的投入,更难得的是,他的散文善于通过性灵激活历史,激活思想,并使其在记忆和人性的深处自由恣意地燃烧。 雷达是一个典型的西北汉子,他的散文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大西北情结”。《皋兰夜语》《依奇克里克》《乘沙漠车记》《听秦腔》等散文,无不打上大西北的烙印。然而,给我印象更深的是《新阳镇》《多年以前》《费家营》《黄河远上》《梦回祁连》等一组最新的作品。《新阳镇》写家乡渭河流域的农耕、灌溉、纺织、习俗、文化,特别是刻画了一位大嫂的形象,让人读后久久难忘。《费家营》是作者高中生活的实录,也可以说是一部少年成长史,但它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它与西部特有的社会史、风俗史和心灵史紧紧连在一起。《黄河远上》既写了兰州战役、作者童年和少年的生活,还写了一个少年爱情心理的萌动。这一组作品中最精彩的是《梦回祁连》。作品隔着历史的烟尘,抒写家乡亲友的亲切面影和各种传奇故事,写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淳朴与异常,残酷与美丽”,以及河西走廊特有的风土人情。 雷达以“西北往事”为题的这些作品,既是在久远年代里打捞记忆,更是在记忆的深处寻找魂灵,在真实的生活和风俗人情中还原人生的淳厚。因此,不但有温情、有失落、有苦涩、有痛感,而且有历史的苍凉感,可谓五味杂陈,让人心惊,让人苦笑,也让人沉思。雷达的可贵,在于他在“自传”与“有限虚构”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并借助这种平衡,把散文的叙事、抒情和哲理元素糅合成一种新的审美形态。 不过,这只是雷达散文的一个方面,雷达散文的另一个方面是强烈的现实感和生存感。这方面,《还乡》可说是代表作。作者先写西去火车上的遭遇和感受:塞满火车车厢的农民工,以及烟味儿、汗酸味和憋尿的尴尬与狼狈,这样的生活场景和人生感受,的确只有身临其境才写得出来。到了家乡,那记忆中熟悉的秫秸、洋芋、浆水面的气味,那乡情、亲情,很快便被隔膜、麻木、陌生感和不适感所代替。《还乡》一方面以十足真实的笔触,叙写“我”跌落到“真实生存中的感觉”,并由此引发对以往的人生、城市生活以及幸福感的反思;一方面又写出了故乡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其间的感情是复杂的,又是难以言喻的。也许正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望感和疏离感,才使某些远去的情感备感可贵。雷达的许多散文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它们的感情是复杂的、矛盾的,这不仅为他的作品带来了深度,也为读者的解读留下了空间。二是他注重对题材进行人性和思想的开掘,尤其是写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这样,他的散文也就不同于时下大量“空心化”的散文。 雷达的散文在追寻记忆、抚摸历史、直面现实、开拓人生的同时,十分注重心灵化的抒写和个体生命的体验。《冬泳》就是这样的散文。雷达从生命体验的角度,将冬泳的强烈刺激与自己喜欢冒险的性格,以及超功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联系起来,并从中感悟到“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生命活力的表现也千姿百态”,因此,“每一个精神个体都该显露他的风格”。这样,具象的生活经验便拥有了精神的维度。 《足球与人生感悟》并不是新题材,但雷达却从喀麦隆人黝黑的皮肤、劲健的四肢,联想到非洲的农田、沙地、农业文明的刚健清新和原始强力,以及古罗马大竞技场和老庄的无为哲学,同时批判商业化和精美化了的功利足球。的确,这是一篇带着大欢喜、大悲哀、大隐痛的作品,他的“每一个揪心的回忆都可能沟通人生的意蕴;每一个出人意表的瞬间,都会提供某种神秘的暗示”。所以,与其说雷达在写足球,不如说他是在写人生,是用生命和心灵去感受美、自由和大自然的原力,以及对于弱者的同情与礼赞。唯其如此,《足球与人生感悟》才如此受到读者的欢迎,并成为雷达散文甚至同类散文中的佼佼者。 雷达曾在《我的散文观》中说过,他心目中的好散文“首先必须是活文”。我深感他的散文就是名副其实的“活文”。他的散文之所以“活”,一是他的散文不是写出来,而是从内心深处流出来的。他的每篇散文都有着作者人格的投影,是他的主体率真坦荡的律动与呈现。二是他的散文有精神的维度和生命活力的亮色。他不做无聊文章和无病呻吟,拒绝绮靡华丽和矫饰之文。三是他的散文既有激情,也有性灵。激情是他的底色,性灵则是激活他思想的调合剂。激情、性灵再加上诗性的文字和想象,形成雷达散文自由恣意的燃烧,不但有感人的光泽,而且能够在思想的天空尽情飞翔。 雷达以文学评论著称,他的散文似乎尚未获得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不过我相信,凭着雷达散文的风骨、气度、品格和质地,未来的当代散文史应有他的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