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不能忘却的建设者从报告文学《敢为天下先》谈起(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王宏甲 参加讨论

    这本书封面上的作者是我和许名波,实际参与的创作者还有中建三局的胡金国等同志。许名波说,他从一个“愤青”变得“三观”很正,这是因为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他的思想受到了教育。他讲出了作家个人同一个已经艰苦奋斗了半个世纪的坚强集体的关系。唯有亲身参与,才能真正理解。
    万丈高楼起于沙石,千亿企业成于点滴。三线工程打响第一声开山炮的时候,许多战友还没有把彼此的姓名记住,就有人牺牲了。可是,我和三局的同志一致认为,即使是那些已经找不回名字的最普通员工的感人事迹,也应该写入历史。采写的难度有多大?一是几代人3万员工,不该遗忘的太多太多;二是时间跨度大,涉及50年人事更迭;三是发展空间广,国内国外各有成绩;四是经历不同时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本身是一部深奥的大书。为此,我们向自己立下了“四度一性”的要求,即政治的高度、历史的维度、史料的公信度、人文的温度,以及较强的可读性。
    正是建设者艰难卓绝的历史以及“四度一性”的严要求,使这部作品历经百余次修改。文稿较大规模地征求意见先后就有10多次,每一次都印出厚厚的文稿发给参与者阅读修改,每一次都有百余人参加,他们中有退休老干部、老职工,也有中高层干部,每一次收上来的文稿都写着密密麻麻的修改补充意见。2016年夏,又由出版社印出7000册试读本,发下去征求意见。在国内的四面八方,在海外,在脚手架上,众多干部职工再一次参与修改补充。这样的创作工程,称得上雄伟的集体创作,它有万余人记忆、精神、情感的投入。这部作品的完成,参与人数之众、修改次数之多,可以说在报告文学史上少有先例。
    全书分5篇完成,前4篇是年代较远的往事,重在记人,沧桑往事艰苦奋斗,可感可泣;最后一篇《筑梦未来》距离当下很近,偏重记事。这是一部文史并重的报告文学作品,力求真实准确。为捍卫真实,在报告文学的表现形式上也有一定探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文学性,此中得也失也,可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