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不能忘却的建设者从报告文学《敢为天下先》谈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王宏甲 参加讨论

    《敢为天下先》 王宏甲 许名波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三线建设的丰碑中;他们的故事,深藏在大西南的山水间。这些新中国建设的先行者们,在那个穷困岁月发愤图强的壮志豪情,是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支柱。无论我们将来走多远,都不应该忘记出发的地方!”这是我们写在《敢为天下先》全书第一篇《三线烽烟》题下的第一段话。这是一年多以前就写下的,尽管书稿经过百余次修改,这段话始终保留在全书开篇。因为不忘出发的地方,就是撰写这部书的初衷。
    何谓三线?今天的年轻人知之甚少。在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决定把工业建设的布局全面铺开,形成沿海一线、中部二线、西部和西北部三线并存的建设思路,并把最薄弱的三线作为建设重点。三线建设主要在川、贵、滇、陕、甘、宁、青7个省区。那是新中国一场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工业体系建设,是在崇山峻岭中,在没有房屋、没有道路甚至没有人烟的地方搞建设。
    那年代的贫穷就像石头袒露在大地。所幸,那年代父辈艰苦奋斗的豪情壮志一点也不穷。当国家发出建设“三线”的号召,一大批奔向“更苦的日子”的建设者就来了。艰苦卓绝的建设,让世界看到以实用实战的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构建的三线布局,构筑了整个中国坚不可摧的国防。不仅如此,三线工程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及人才向科技、经济薄弱的西南地区大规模引入,当年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破土建设的三线工地,许多如今已成为西南地区的繁华城市。
    《敢为天下先》撰写的中建三局建设者,就是当年三线建设攀枝花工程中最早挺进的一支建设部队。忘不了出发的地方,他们不是说说而已。
    这个题材由中建三局于2014年立项,恰似人们说的“命题作文”,但即使是“命题作文”,作者也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品格。然而面对这个题材,是作家按自己原有的思想观念去采写,还是受到现实生活的教育而创作?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为那一代筚路蓝缕的英雄们深深感动,这种感动也贯穿我们写作的始终。
    三线建设只是一个开端,三线工程结束后,数万大军面临着到哪里去的问题。艰苦创业并不可怕,当一个已经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为了共和国的繁荣奋斗了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精神已经同共和国的前途铸造在一起,忽然就面临解散,那样的考验比当初奔赴三线更艰巨。何去何从?
    中建三局的前辈们依靠当初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开始寻找建设项目,最终千里移师荆楚,在湖北创建家园。接着就是改革开放,三局建设者南下东征,北上西进,布局华夏征四方,天高路远梦无疆。再然后是挥师海外,扬帆远航纬地经天。50年来,他们不断面临新的形势、陌生的局面,始终不忘的看家本领就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即“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的勇于攀登精神,终于发展为一流的大型央企。这是一个怎样丰富的世界!如果我没有参与,根本想象不到,当初在大山里比赛抡铁锤,看谁能超纪录的青年们,日后是怎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经生死沉浮而终于成长为中国建筑首屈一指的劲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