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起源、分期和时段——以1980年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成果为中心①(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文坛》 newdu 参加讨论

    如果注意到韦勒克接下来所述的“批评史无非是思想史的一个分支”(12)、“我们的旨趣主要是理解各种思想”(13)、“将明确的焦点始终集中于批评的理论和见解”(14)等观点,便不难看出,在具体的批评史研究中,概念的重新界定实际上又是与研究方法、观念的确立密切相关的。总而言之,对“文学批评”的界定,其实一个筛选对象、确立范围、建立研究方法的过程。我并非强调韦勒克关于“文学批评”的定义有多么精准,也并非准备完全遵循韦勒克的理解而审视我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试图强调一个基本前提,即如何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下去理解“文学批评”的指涉对象和涵盖范围,并提出有效的批评史研究方法。
    贺照田在谈及中国问题研究时,曾提醒研究者:“现代中国革命及其社会主义实践是使中国区别于日本、韩国等热衷亚洲讨论国家与地区现代史的主要标志”,(15)忽略这个基本前提,引进的国外相关理论资源和价值判断便会固化国内研究者的知识感觉和知识氛围,从而把对中国问题的讨论纳入了既有的阐释逻辑。但是,“真正的困惑和苦恼必根植于中国实际的生存和历史,而又无法被既有的观念解释状态照亮。”(16)因此,解决的途径便是,国内研究者在前述的前提和语境下“提出内在于我们的历史与现实的真问题”(17)。具体到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基本问题便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下何为“文学批评”,如何描述当代文学批评在特定历史时空的形态、变化、作用,以及如何在与其他文学现象的关联中呈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独立性。所以,我将在梳理当代文学批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前述的批评史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关问题逐步具体化、问题化。戴燕(18)在考察晚清至30、4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写作时,并不设置先验的文学史概念,同时也回避了以当下的知识立场作为评价的参照系,强调进入历史语境探寻当时的文学史撰写者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史”观念的具体形态。陈国球则通过更为具体的个案研究(19),去探寻体现不同的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呈现的文学史意识,进而分析文学史写作所涉及到的文化政治问题。两位学者都是在细察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推进相关研究的可能性,他们均将文学史写作的各种形态与具体语境下的文学史观念及其背后历史、文化、政治因素紧密结合。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各个历史时期引起广泛关注的经典之作,因而诸多问题经由具体化、历史化的研究思路的处理,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显示出更为深广的覆盖范围和代表性。所以,在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未出现有分量代表性著作的情况下,两位学者的研究思路对我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性。梳理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成果,应侧重于辨析批评史写作的不同实践形态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学批评”观念。通过比较,梳理出以往研究成果的共识与盲点,进而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20)(以下简称黄著)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20世纪文学批评史著作。黄著的“撰写内容的时间上下限定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这一百年的时间,正是着眼于这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及其现代化过程的”(21),并在地域上覆盖了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四个地区。综合考虑到黄著的写作规模、时空跨度及出版时间等因素,我将从分析黄著开始,逐步涉及批评史研究的其他成果,并在梳理的过程中尝试着提出批评史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从20世纪文学批评史的起源来讲,黄著所提出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及其现代化过程”,并非是不言自明的。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文学批评”及其观念是西方历史语境下的现代性产物,它的产生是以印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文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欧洲大学教育体制中获得承认作为前提条件的(22)。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知识界是在被动中接受这一外来观念的,它与自身的历史积累构不成必然关系。因而“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品格的确立及其现代化过程”便涉及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晚清以来,学人对“文学批评”现代性观念的引进、接受,使得他们将古代诗话、词话以及涉及文学赏析品评的文字指认为文学批评。与此同时,导致了“近代中国文学批评工作的主要方向与重点,就是凭借西方的文学观点,重新认识中国文学作品的各种现象和意义,确立一个内容更为丰富生命更为蓬勃的中国文学传统”(23)。从这个意义上讲,近代文学批评事实上又完成了古代文学史的现代重述。这两种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正是柄谷行人所说的“风景之发现”(24)。从这个角度看来,中国文学批评的实践及其发展就是古典资源的现代性重述,从根本上讲,是被迫现代化之后,新话语的制造与生产。另一个方面是,前述中国文学批评的两种行为在“五四”前后衍生出一种新的历史趋向。“五四”以来,随着西方文论的不断引进和新文学作品的不断产生,文学批评史主要表现为,在西方观念的指导批评实践与文学创作相互印证与背离。从这个层面来看,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在整体上可以被表述为,现代性文学批评观念不断被引进本土并加以实践的过程,与这个过程相伴的是,同样在西方现代性文学观影响下不断发生的、且与古典文学资源构不成直接承继关系的文学创作现象。这种情况有时会被极端描述为:“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新时期以来,而且贯穿于20世纪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乃至百年中国文论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就是‘全盘西化’的过程”。(2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