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重构社会批判理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曾一果 参加讨论

    今日批判理论展现时代新特征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今天的批判理论显然和霍克海默、阿多诺时代的批判理论有了很大区别。当代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格·施威蓬豪依塞尔认为:“批判理论”以前与现在指的都是一种理论类型,虽然说这一理论类型在20世纪主要是由法兰克福学派阐发的,它却代表着更为广泛的、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经济批判理论,它们都力图把握现存社会状况、对现存社会状况的反思形式。为了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发扬光大,格·施威蓬豪依塞尔等人于1995年创办了《批判理论杂志》,杂志集中了安德雷亚·格鲁施卡、汉斯-迪特·柯尼希、凯伊·林德曼、赫尔曼·施威蓬豪依塞尔、彼得·比格尔等学者,他们高举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旗帜:一方面回顾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等人的“批判理论”,另一方面,在新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语境中重构批判理论,并对当代世界社会和文化现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在他们看来,今日的批判理论存在着以下一些“新特征”。
    其一,多元视角与社会批判。当代批判理论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一个最大不同点是批判视角的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虽然也糅合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可视角总体上比较单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1969年重新修订《启蒙辩证法》时也认识到《启蒙辩证法》中有些论调已不合时宜。20世纪70年代之后,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媒体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批判理论无法解释许多新现象。而今日的批判理论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和女权主义等理论,以多元视角看待当今社会的各种议题,多元的、微观的、边缘的视角取代了法兰克福学派单一的、宏大的、精英的批判视角。
    其二,技术和媒介力量超越任何时代。今天是一个技术和媒体时代,理解当今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如何理解技术和媒体,因为技术和媒体操控了一切。在《多元视角与社会批判》中,得特勒夫·克劳森的《旧中之新——市民传统与批判的社会理论》、安德雷夫·芬贝格的《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启蒙的堕落与救赎》、迪特尔·普罗科普的《文化工业的辩证法——一篇新的批判性媒体研究》和杰里·夏皮罗的《数字模拟的理论基础与历史基础》均讨论了技术和媒体对当代社会的重大影响。他们强调必须要在新技术和新媒体视域下重新理解批判理论,反之,要在新时代语境中对新技术和新媒体进行批判性反思。
    整个社会的技术化趋势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时代所没有的现象。今天技术不仅是中介,也是社会和个体本身。内尔指出,旧的批判理论希望建立一个“社会的总主体”,但在今天的技术社会中,这样的想法或许只是一种“幻想”。今天技术发展已经出现了霍克海默当年所预测的能将所有艺术都融合在一起的大众媒介。拉尔斯·伦斯曼则指出在互联网和“大兄弟”(“大兄弟”是德国一个电视节目的名称)统治时代,重新追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是有意义的,因为今日无处不在的媒体控制了一切。不过,他也指出,虽然今天的文化工业媒体体现了阿多诺等人所说的雷同性、同一性和复制性,但是阿多诺等人没有看到今天媒介技术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新体验、新感受,使得新的“国际交流成为可能”。他提醒人们要警惕阿多诺那种“一般性归纳的倾向”,多反思偶然、差异和矛盾之处。
    其三,批判理论的全球化语境。今日批判理论与旧的批判理论还有一个不同点是,今天的任何一个批判话题都要在全球语境中加以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在德国和美国等西方社会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诞生。今天的情况已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往往也与全球联系在一起,所以看待任何一个事件亦要放在全球框架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事件本身。格尔克强调,在全球化的今天,并非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形式,却对批判理论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需要打破旧的批判理论研究“或直白或含蓄的欧洲中心主义”的视角。当然,日益发达的媒体对各种事件的态度是重要的。
    总之,今日批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社会批判理论一样,均致力于对现存社会的反思,对新兴大众传媒和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开展深入批判,努力寻找一个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合理途径。但是由于当今世界的深刻裂变,今日批判理论需要在新的批判语境下,以新的视角(全球化、媒介化和多元化)看待当代社会的各种全球和地方议题。
    (本文系教育部项目“媒介文化的批判理论研究”(09YJC86001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