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梁启超对《桃花扇》的接受与研究——以《小说丛话》为中心(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汉论坛》(武汉)2014年 王亚楠 参加讨论

    二、《桃花扇》与梁启超《新罗马传奇》
    1902年6月至11月,梁启超的《新罗马传奇》楔子和第一出至第六出,刊于《新民丛报》第10—13、15、20号。相隔两年后,1904年11月,第七出《隐农》才发表于《新民丛报》第56号。《新罗马传奇》属于演义史实、别有寄托之作。当时的中国也像罗马一样,过去经历过瓜剖豆分,现实面临着蚕食鲸吞。“楔子一出”扪虱谈虎客(即韩文举)的批注中就说:“若演此作剧,诚于中国现今社会最有影响。”(14)
    对于此剧作,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曲白、文辞对于古代多种剧作的摹仿和袭用。这在后来,遭到了周仿溪以“挦扯、剽窃、抄袭”名之的严厉指责。(15)诚如周仿溪所言“文学是创造的”,“艺术的优劣,全视他创造的部分的多寡以为断”(16)的话也有一定道理,但对于梁启超的指责还是未免有些苛求和武断了。梁启超曾在《小说丛话》中自言“不娴音律”(17),这并非自谦。梁启超一生所著的剧作,数量既不多,篇幅也都不大。《劫灰梦传奇》只创作了楔子一出,《新罗马传奇》加上本属一体的《侠情记》也仅仅有九出,并且未终篇;惟一完篇、作于1905年的《班定远平西域》也仅有六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梁氏事务繁杂、兴趣转移,也因为古代戏曲剧本创作要求比较高,以梁启超的才情也不可能一无依傍。梁氏尽管一生著述宏富,也可说面面俱到、皆有染指,但本身既非专门的文学家,又未受过戏曲方面的专业训练。他提倡的“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诗界革命”,都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对相应的创作作品的要求也带有比较明显的功利性。这必然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独创性。而且从《新罗马传奇》楔子一出末的批注可以看出,该剧作最初是因为韩文举的建议和催促而下笔的,这使得其具有一些急就章的性质。
    但周仿溪的文章还是可以为我们考察梁启超及其创作《新罗马传奇》对古代戏曲的接受提供一些线索。韩文举在第三出的批注中说:“作者为文无他长,但胸中有一材料,无不捉之以入笔下耳。”(18)这既点明了梁启超的创作特点,也透露出他对有关的古代文学作品的熟悉。《新罗马传奇》对于古代戏曲的接受和借鉴,除周仿溪指出的尤侗的《钧天乐》,最多的便是孔尚任的《桃花扇》。首先是结构和关目。楔子末韩文举的批注就指出楔子一出“全从《桃花扇》脱胎”(19)。古代戏曲类似的结构和关目,后来郑振铎批评为“简拙”、“死板”,具体为:“凡做曲本的,开首必须是一个楔子。楔子中必定有一个人出来,把戏中事略唱了一遍,又必定后台有人问道,他们还不大清楚,请唱者再说一遍,唱者又念了四句七言诗,包括戏中情节,然后退场。”(20)
    尽管这种滥调熟套在中国古代戏曲中所在多有,但将《新罗马传奇》的楔子与《桃花扇》的“试一出先声”对照,还是可以确认,无论曲白、关目,前者都是摹仿、借鉴后者的。而且其中但丁的魂灵说意大利的民富国强“都是我同胞国民,拿他的泪血心血颈血千辛万苦换得来的呀”,也是化用《桃花扇》第三十七出“劫宝”尾批的词句:“桃花扇乃李香君面血所染。香君之面血,香君之心血也。因香君之心血,而传左宁南之胸血、史阁部之眼血、黄靖南之颈血。”(21)《桃花扇》的尾批文字在曲本中尚有对应的情节,而但丁魂灵的话语在《新罗马传奇》后文中却没有着落。此外《新罗马传奇》第三出“党狱”的情节和关目,也隐约有《桃花扇》第二十四出“骂筵”的影子。而且其中小旦饰演的革命党人的唱词中还有如下句子:“今日里拼着个颈血儿溅污桃花扇,十年后少不免精魂再生牡丹亭。”(22)第二出“初革”中副净、净扮二警官上场诙谐调笑的关目,是摹仿《桃花扇》第三出“哄丁”中二坛户的关目,并且两人对白的韵脚都与《桃花扇》相同。第一出“会议”中净饰演梅特涅的说白中的“现今世界第一雄洲,无过俺欧罗巴;欧罗巴第一强国,无过俺奥大利;奥大利第一大权,无过俺梅特涅”,也明显摹仿《桃花扇》第二十九出开首书商蔡益所的说白:“天下书籍之富,无过俺金陵;这金陵书铺之多,无过俺三山街;这三山街书客之大,无过俺蔡益所。”(23)第一出“会议”末一支曲子中的“清白人惯会算糊涂账”,是直接借用《桃花扇》第一出“听稗”中“解三酲”曲中的“清白人会算糊涂账”,并且两支曲子所押韵脚也相同(24)。第五出“吊古”的“黑麻令”曲中的“闷着那满腔儿歌声哭声,对着那大江心月明浪明”,“誓恢复神京旧京”,化用自《桃花扇》第十三出“哭主”中的“胜如花”曲:“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报国仇早复神京”。(25)两支曲子所押韵脚也相同。
    由上可见,梁启超创作《新罗马传奇》时在曲白文辞和结构关目等方面对《桃花扇》多有袭用和借鉴。结合韩文举所说的“作者为文无他长,但胸中有一材料,无不捉之以入笔下耳”,梁启超如此做法,正是因为他对《桃花扇》的喜爱和熟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