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代小说寄生词曲辑纂启示录(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2014年4期 赵义山 参加讨论

    后来,汪超宏博士又从王世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五十四“词余”中辑录到6首小令⑤,其中北曲小令[折桂令]2首、[水仙子]2首,皆为仕途失意之作,本为元明曲家愤世、厌世的老调,不过具有了一定政治斗争的时代蕴涵,但艺术上并无什么特别可称之处;其另一北曲小令[塞鸿秋]与另一南曲小令[画眉序]倒属于写情之作,但多典语丽词,缺少曲味,绝非佳作。总而言之,假如《金瓶梅》真为王世贞所作,则很难想象他没有一首与《金瓶梅》中散曲风格类似的作品流传于世。是不是因为这位“嘉靖间大名士”觉得曲体卑下而不屑以为呢?应该不是,因为散曲一体在嘉靖、万历时期已经成为士大夫间唱酬赠答的寻常诗体,更何况中晚明的文人还以尊情崇俗为一种时尚,染指散曲的士夫名流有的是,比如同是嘉靖间大名士的杨慎、杨慎之父(正德时宰相)杨廷和,父子俩皆创作有不少散曲,分别有散曲集《陶情乐府》和《乐府余音》存世。王世贞因为用才情于别处,根本就不擅长此道,所以其本集中无散曲作品。
    但是,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却存有王世贞所作论曲文字(见《艺苑卮言》),且常被征引,俨然此道中行家,这又如何解释呢?其实,只要仔细研读其书,便会发现,《艺苑卮言》中的曲论文字,转述前人之论甚多,王氏独创之处甚少。这早已引起同时代人王骥德的批评:
    世无论作曲者难其人,即识曲人亦未易得。《艺苑卮言》谈诗谈文,具有可采,而谈曲多不中窾,何怪乎此道之汶汶也!⑥
    从字面上看,王骥德是在感叹曲作和曲学人才之难得,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王骥德不过以此为由头,非常委婉地批评了《艺苑卮言》的作者王世贞不仅作曲不是行家,即便评曲,也不中肯,总之,是曲学一道的外行。王骥德不仅委婉地否定王世贞的作曲才能和曲学水平,而且,也还直接了当地批评过王世贞非曲作之“当行”:
    世所谓才士之曲,如王弇州、汪南溟、屠赤水辈,皆非当行,仅一汤海若称射雕手,而音律复不谐。曲岂易事哉!⑦
    王骥德认为王世贞、汪道昆、屠隆等人之曲“皆非当行”,认为汤显祖虽堪称行家,却又不谐音律。王骥德是明代首屈一指的曲学批评家,他的《曲律》是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曲论著作,可谓明代众多曲学理论著作中的冠冕,在曲学理论史上享有较高地位。以王骥德的眼光来打量这位“嘉靖间大名士”的曲学水平,认为他是外行,我以为,这绝非诬枉之言,而是一般人慑于王世贞之声名,没有胆量敢于道出的事实。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可以断言:《金瓶梅》中的散曲作品,绝非王世贞所为。因此,也就可以断言:《金瓶梅》,这部旷世奇书,也就绝非王世贞所作!
    而且,根据我自己多年的研究,发现明代散曲发展到弘治、正德以后,散曲文学“北刚南柔”的风格差异,已逐渐由南北二曲的曲体风格分野,演变为南北两派的地域流派风格分野。比如,北派曲家如康海、王九思、李开先、冯惟敏等,即便作南曲,亦呈北曲本色自然、刚健质朴之风;而南派曲家如杨廷和、杨慎、施绍莘等人,即便作北曲,总体上亦现南曲精工清雅之美。对这一现象,我在《明清散曲史》的有关章节中多有论及,此处不赘。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如《金瓶梅》之散曲,无论南曲、北曲,总体上都表现出北曲自然质朴的风格,由此也可以断定,该书中之散曲作品,当出自北方曲家之手,非王世贞等南方曲家所为。
    学者们所进行的《金瓶梅》作者的考订,即便被人戏称为“笑学”,但可以断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肯定还会继续下去。不过,今后再继续考证这一问题,是完全可以将王世贞排除在外的了。至于最终能够得到学界公认的“兰陵笑笑生”究竟为谁,恐一时难以定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位“兰陵笑笑生”一定得是一位散曲大家,而且是将散曲一体玩弄得出神入化的北方曲家。如果这个思路不错的话,那么,在学者们此前提出的众多《金瓶梅》作者“候选人”中,相比之下,窃以为李开先的可能性为最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