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离骚》的象喻范式与文化内蕴(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2014年2期 尚永亮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所谓范式(Paradigm),原是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Tomas Kuhn)1962年在所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创立的一个核心范畴,指某一科学共同体成员所信守的一整套规定、原则。后经转化,一般指代某种理论或创作的规范、法式。参见王兆鹏《唐宋词史论》第三章《范式论》(第13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本文所用范式,更侧重于由某种创作方法而形成的经典法则或规范。
    ②③(19)(23)(33)(38)洪兴祖:《楚辞补注》,第5页,第6页,第14页,第15页,第30页,第49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④朱熹:《楚辞集注》,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⑤朱熹:《楚辞辩证》,《楚辞集注》,第17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⑥一些论者曾拈举“美人”在《诗经》中或指男性的例证,谓《离骚》中的“美人”亦当指男性,这是不对的。因为其一,这种说法忽视了《离骚》与《诗经》不同文本的语境差异;其二,忽视了“美人”在上古文献中主要指女性而非男性的用例。游国恩《楚辞女性中心说》认为:“屈原对于楚王,既以弃妇自比,所以他在《楚辞》里所表现的,无往而非女子的口吻。”(《楚辞论文集》,第192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这一观点若仅就《离骚》而言,应该是正确的,但因其所指范围扩展到了整个《楚辞》,故又不无偏颇处。
    ⑦以上引文均见游国恩等《离骚纂义》,第43—45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⑧《易·系辞上》,《周易正义》卷七,《十三经注疏》(上),第78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⑨《周易正义》卷八、卷九,《十三经注疏》(上),第89页、第96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⑩《毛诗正义》卷二,《十三经注疏》(上),第303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七,杜注。《十三经注疏》(下),第1834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12)《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六,《十三经注疏》(下),第1904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13)顾镇:《虞东学诗》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毛诗正义》卷二,《十三经注疏》(上),第296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15)朱熹:《诗集传》卷二,第1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新1版。
    (16)郑晓:《古言类编》卷上,《〈诗经〉百家别解考(国风上)》,第297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7)陈子展:《诗经直解》卷三,第7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8)参见尚永亮:《〈诗经〉弃妇诗分类考述》,《学术论坛》2012年第9期。
    (20)见《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卷一〇五《扁鹊仓公列传》。
    (21)李康:《运命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第1295页,中华书局1958年版。
    (22)《史记》卷八四《屈原列传》,第2481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24)钱钟书曾以兄弟关系与夫妇关系为例,认为:“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并引敦煌变文《孔子项托相问书》小儿答夫妇、父母孰亲之问曰:“人之有母,如树有根;人之有妇,如车有轮,车破更造,必得其新。”(《管锥编》第一册,第84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据此,则父子之亲远过夫妇之好,古人已有明言。
    (25)《周易正义》卷一,《十三经注疏》(上),第19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26)《周易正义》卷一,《十三经注疏》(上),第19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27)王夫之《诗广传》卷一,第15—16页,中华书局1964年版。
    (28)朱熹:《楚辞集注》,第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按:洪兴祖《楚辞补注》以王逸未注此二句而疑其为“后人所增”;朱熹辨曰:“洪说虽有据,然安知非王逸以前此下已脱两句邪?”又,《九章·抽思》曰:“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由此说明《离骚》此二句即使为后人所增,亦不能否定其出于屈原手笔。
    (29)徐光启:《诗经六帖》,《〈诗经〉百家别解考(国风上)》,第301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0)这些说法,详参游国恩《离骚纂义》“哀高丘之无女”句下相关引文和按语。第289—295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31)有学者认为:屈原的形貌在《离骚》前半段结尾处突然发生了由女转男的变化,其证据是诗中有“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二语。(参见潘啸龙《论〈离骚〉的“男女君臣之喻”》,《诗骚与汉魏文学研究》,第8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这恐怕是误解了诗意。因为“冠”、“佩”在古代并非男子的专利,而《离骚》后半一再申述的“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亦证明诗人以女性自喻是贯穿全篇的。
    (32)闻一多《离骚解诂》谓诗人前往天庭并非为求见天帝,而为求取“玉女”,可备一说。然因缺乏文本内证,本文不取。
    (34)夏大霖:《屈骚心印》,王夫之《楚辞通释》,均见《离骚纂义》,第282、281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35)《离骚纂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94页。
    (36)黄伯思:《新校楚辞序》,《楚辞评论资料选》,第81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7)《史记》卷八四《屈原列传》,第2481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39)刘勰:《辨骚》,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第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