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主义与逻辑:再谈理解余华的几个入口(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 张清华 参加讨论

    ①张清华:《文学的减法——论余华》,《南方文坛》2002年第4期。“作为一个作家,余华的问题在于他已经‘熟透’了,这当然也是‘减法’的结果,过早地返璞归真使他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回旋的余地,这或许是他目前的困境所在。很多人都已注意到,从1995年《许三观卖血记》问世至今已经将近七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余华的小说写作几近是一个空白。或许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一个必要的蓄势过程,但这个时间在当代作家通常都相当密的写作周期中,也确实显得长了一点。的确,没有人会怀疑余华继续写作的能力,但对这样一个‘熟透(注意,不是早熟)’的作家来说,如果无法拿出全新的作品,又不肯重复原来的写作的话,那么即便封笔也未尝不可。也许会有一个新的余华,但即使以《许三观卖血记》为结尾,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尾了。”
    ②见巴赫金《小说的时间形式与时空体形式》,其中在论述“传奇时间”形式时提到了古希腊的一类传奇小说。收入《小说理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③余华:《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第16-17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④[美]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第3页,王宏图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五章,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⑥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文版自序,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8。
    ⑦余华:《兄弟·上》后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⑧余华:《虚伪的作品》,《上海文学》1989年第5期。
    ⑨见张清华《戏剧的凸显或形式的诞生——〈兄弟〉及余华小说中的叙事诗学问题》,该文分别为《现实一种》、《两个人的历史》、《活着》等作品画出了情节结构图。收入《窄门里的风景》,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⑩余华:《活着》前言,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88;《活着》前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11)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余华〈第七天〉:匆匆忙忙地代表着中国》,《新京报》2013年6月22日,http://www.bjnews.com.cn/book/2013/06/22/269541.html。
    (13)余华、张清华:《“混乱”与我们时代的美学》,《上海文学》2007年第3期。
    (14)[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第16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