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战场上的创作——陈辉诗歌在日本唤起的创伤记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加藤三由纪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陈辉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名诗人,他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些抗战诗歌。本文解读其短诗《一个日本兵》,认为时至今日,它仍然能唤起日本人对那场侵略战争的创伤记忆。诗中出现的“被正义的枪弹射穿了”的日本兵,其形象并不是一个侵略工具,也不是什么非人野兽,而是一种战争悲哀的表征。在当代日本这样的环境里来看,《一个日本兵》成为一个重要的窗口来引导我们(日本人)去接受中国的抗战诗歌。
    【关 键 词】陈辉/《一个日本兵》/抗日战争/创伤记忆
    【作者简介】加藤三由纪,日 加藤三由纪,日本和光大学表现学部
     
    陈辉(1920—1945年)遗作诗集《十月的歌》于1958年出版后,在日本就有了介绍和翻译,他的生涯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日本人,尤其是其中一首短诗《一个日本兵》扣动了日本人的心弦,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当时陈辉虽然还很年轻,创作经历也不那么丰富,但是这首诗艺术性很高,只有经过战火洗练的人才能创作出来,时至今日仍然能唤起日本人对那场侵略战争的创伤记忆,可见这首诗的力量之大。中日战争爆发以后,也有很多日本士兵在战场上写过诗,留下了不少发自肺腑的作品。他们也不是什么专业诗人,有的只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有的也从来未写过诗。二战时期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专业诗人都随声附和军国主义,当时日本的诗坛一片暗淡无光。但是,我们却可以从那些日本士兵的诗歌里发现一些战争深层的创伤记忆的表述。此文拟对这些战场上的诗歌创作予以考察,借此对如何继承创伤性的历史记忆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 《一个日本兵》在日本
    陈辉于1938年到延安进入联大学习,1939年进入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在通讯社当记者。《一个日本兵》大概就是在浑源至阜平的路上创作的,正值陈辉去平西展开游击战的前夕。
    一个日本兵,/死在晋察冀的土地上。//他的眼角,凝结着紫色的血液,/凝结着泪水,/凝结着悲伤。//他的手,/无力地/按捺着,/被正义的枪弹,/射穿了的/年轻的胸膛。//两个农民,/背着锄头,/走过来,/把他埋在北中国的山岗上。/让异邦的黄土,/慰吻着他那农民的黄色的脸庞。/中国的雪啊,飘落在他的墓上。//在这寂寞的夜晚,/在他那辽远的故乡,/有一个年老的妇人,/垂着稀疏的白发,/在怀念着她这个/远方战野上的儿郎……/1940年2月12日夜写。①
    1962年,秋吉久纪夫把陈辉的《卖糕》《一个日本兵》《六月谣》《姑娘》等作品翻译成日文。同年,今村与志雄也把《献诗》《姑娘》《回家吧》《吹箫的》《卖糕》《妈妈和孩子》和《为祖国而歌》等作品译成日文,但在今村的翻译作品里找不到《一个日本兵》②。
    后来,上尾龙介对陈辉生涯和创作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因他自己也曾上过战场,对这首诗理解得很深刻。《母亲》中有这么一段:“不,也许你老人家,/也在这同样的黑夜里,摇着白发,/惦念起远方炮火里的儿子。”③所以他指出,《一个日本兵》的情调和后来的《母亲》很相似。上尾认为,陈辉诗歌里总会流露出两种感情,一种是对母亲的爱慕思念,另一种是因自己对死亡有一种预感而产生的悲伤之情,陈辉从战死的日本兵身上联想到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死去,同时又想到自己的母亲,这两种心情映出了一幅他的自画像。长诗《红高粱》是陈辉代表作之一④,是纪念他年轻的战友史文柬写的。上尾从中也看到了陈辉的自画像,他认为,陈辉从在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史文柬身上看到了他自己的将来,因此也可以说《红高粱》就是他给自己编写的一首挽歌⑤。
    1985年,上尾还亲赴涿县去采访过一些跟陈辉打过交道的人,追寻他的足迹,撰写文章纪录并歌颂他作为一个诗人、作为一名抗日战士的壮烈生涯⑥。
    秋吉久纪夫在几篇介绍陈辉的随笔里,反复谈到陈辉的诗歌总让人感到一种温暖⑦。有一个名叫田边利宏的日本士兵,他也写过送别战友的诗歌:“悲哀的护国鬼魂们,/春雷涌动之夜,/你们还在拿枪杆子/召唤着要走的我们呢?”田边26岁在苏北战死,他在小本子里写下了二十四篇诗歌。秋吉拿田边这首诗来做对比,“同样是写了埋葬战死的日本士兵,在田边的诗歌里却感觉不到一丝光明,而陈辉诗歌里倒充满着超越敌我的温暖,可见只有具有普遍性的爱才会有伊甸园。”1994年他也到涿县的陈辉墓地以及平西烈士纪念馆祭拜过⑧。
    2002年,日本诗人石川逸子读了秋吉的译作和介绍,感慨地说:“这首诗的主调并不是出于对日本兵的憎恨,而是对被大日本帝国逼着去当侵略军士兵而死去的日本青年表达了一种静静的哀悼之意,他的想像力和崇高品质值得赞赏。”她介绍了两个日本士兵的诗作之后,说:“他们都很冷静地凝视着对象,细腻而又敏感,他们没有把眼前的‘敌人’看作物体,而是看成一个人来对待,对死者表达了一种哀悼之念。”⑨
    2010年,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采访上尾和秋吉后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有一个中国诗人遥想日本兵的母亲》(继承战场记忆系列3)⑩。2012年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看了这篇报道,很多学生都为之感动,并反省自己对历史理解得不够。陈辉超越国境、超越敌我之间的憎恨,对丧命于战场上的日本士兵表示哀悼,并遥想远在日本的死者的母亲,我作为一个日本人也深受感动,同时,他的诗歌也促使我们这些加害者的后代深刻反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