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满族民歌:民族文化的别样传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民族》2006.3 马跃 参加讨论

    满族民歌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占有一定地位,反映了满族人民剽悍骁勇、精于骑射的民族传统和惩恶扬善、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白山黑水的地理、气候风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满族这种崇尚武力的精神风范,渗透于满族人的生活之中,也明晰的表现在民歌之中,《搭擂台》和《夸女婿》就是其中两首。《搭擂台》:“柳树歪,柳树歪,柳树底下搭擂台。草包饭桶一边站,真正巴图鲁你上来。比骑马,比射箭,七天七夜不吃饭。赢了就跟罕王走,输了回家打头练。练出一身好武艺,明年今个儿再见面。”《夸女婿》:“停了雨,住了风,村外去挖婆婆丁。婆婆丁,水灵灵,我的阿哥去当兵。骑红马,配红缨,扬鞭打马一溜风。三尺箭,四尺弓,拉弓射箭响铮铮。敢打虎,能射鹰,你说英雄不英雄。”再如《往南转》、《竖了旗唱大戏》、《阿库里》等,都揭露了沙俄侵扰我国边疆、烧杀抢掠的罪行,表现了满族人民对敌人的仇恨和同侵略者英勇斗争的精神。以《阿库里》为例:“费雅喀,抓海鱼。身上穿着阿库里。阿库里,真没比。又挡风来又挡雨。穿它不怕罗刹来。敢把罗刹拖江里。罗刹变鱼进大海。抓住就扒它的皮。扒皮还做阿库里。”表现了对“罗刹”(指沙俄)的仇恨和消灭侵略者的英雄气概。以“阿库里”(鱼皮衣)作喻,形象鲜明、生动,虽运用通俗的口语,而绝不平淡、直露。
    满族是古老的渔猎民族,满族民歌生动地反映了满族人民渔猎、采集、农耕等生产劳动的场面。《打猎歌》:“风吹号,雷打鼓。松树伴着桦树舞,哈哈带着弓和箭,打猎进山谷。哟哟呼,哟哟呼,打猎不怕苦。过雪坎,爬冰湖,躲在猛虎必经路。拉满弓来猛射箭。除掉拦路虎。哟哟呼,哟哟呼,除掉拦路虎。吃虎肉,卖虎骨,全家老少紧忙乎。熟好虎皮床上铺,真呀真舒服。哟哟呼,哟哟呼,真呀真舒服。”描述了猎户不怕艰苦、深山猎虎的情景,反映了猎人的勇武、豪迈气概和对劳动生活的热爱。
    流传在吉林省图们江下游珲春一带的《跑南海》,就是一组全面反映满族人民出海捕鱼生活的民歌。其中有一首《海参崴大海滨》生动反映了满族渔民拼力与海风搏斗,与恶浪抗争的顽强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性格。《海参崴大海滨》:“海风大呀哎嗨,刮得狂呀哎嗨,多拢岸呀哎嗨,少靠洋呀哎嗨。海参崴呀哎嗨,大海滨呀哎嗨。海参黑呀哎嗨,海参大呀哎嗨,我的阿玛呀哎嗨,不害怕呀哎嗨。大海浪呀哎嗨,像座墙呀哎嗨,阿玛骑着呀哎嗨,下南洋呀哎嗨……”由于当时满族渔民出海驾驶的是“杨木雕、柳木桨、断条筋、白布篷”的简陋小船,船行在大海之中,其艰难危险不言而喻。海上无风三尺浪,何况天气变化异常,因此海难经常出现,不知有多少人成为悲剧的角色,不知多少人家剩下孤儿寡母,当他们发现自己犹如深秋丧偶失群的孤雁时,转瞬即陷入孤寂悲凉的深渊:“遭了那狂风哎嗨,后悔已晚那哎嗨,身边撇下那哎嗨,老婆孩儿呀哎嗨。高堂撇下那哎嗨,父母二人那哎嗨,家中的老少哎嗨,无人照看那哎嗨。这样的日子哎嗨,怎么能过呀哎嗨……”(《海参崴大海滨》)这是饱含海风苦味的民歌,凝结着满族父老乡亲们的血泪、辛酸。它是满族同胞含辛茹苦、开发建设边疆付出重大代价的历史见证。
    在满族的家庭生活中表现出尊老敬上的传统美德,《行孝歌》提倡孝道,对不孝顺父母的人予以嘲讽。《劝人方》劝人向善、好学、莫染恶习。《跑马占山歌》:“大罗圈,小罗圈,阿玛跑马占荒山。占荒山,不纳捐,召来垦民一十三。又刨地,又烧山,山前山后冒黑烟。”反映了满族人民从事农耕劳动的场景。
    满族的爱情民歌表现了青年男女纯洁、热烈、忠贞不渝的爱情及他们对封建礼教、宗法制度与各种邪恶势力的反抗,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流传在黑龙江宁古塔地区的《盼哥》:“天上星星千万颗,地上阿哥多又多。土地佬暗地牵红线,他把线头抛小哥。爱小哥、恨小哥,骑马穿林像穿梭,为啥不当小妹把那话儿说。爱小哥、恨小哥,格格大了不知哪天坐喜车,你咋还不把媒托。”这是一个少女内心的自白,表现了对恋人的深切期待,爱“恨”交织,柔肠百转,也表达了满族少女纯真、热烈、深挚的爱情和可爱而又天真的性格,显示出满族情歌大胆、泼辣、健康的风格,并无矫饰与晦涩之处。《黄米糕》:“黄米糕,黏又黏。红芸豆,撒上边。姑娘做的定情饭,双手捧在我眼前。吃下红豆定心丸,在吃米糕更觉黏。越黏越觉心不散,你心我心黏一团。”因满族爱吃黏的食品,具有民族风味的“黄米糕”做爱情的象征,比喻爱情的坚固。把红芸豆比做“定心丸”,更显贴近生活,新颖别致,与南国以红豆做爱情象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显现出民族风情和地区特色。
    《手捧伊勒哈穆克》是流传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吉林省敦化县一带的情歌:“手捧伊勒哈穆克,送给巴图鲁阿哥。饿了你就当饭吃,渴了你就当水喝。鲜果放着不抗搁,吃到嘴里甜心窝。阿哥问我要点啥,也要伊勒哈穆克。”“伊勒哈穆克”是满语,意为野草莓,产于黑龙江山区,又称高丽果。歌谣中以“草莓果”作比喻。通过满族姑娘对爱情的大胆表白,反映出她们开朗、活泼的传统性格特征和对纯洁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满族民歌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状况结合的非常紧密,从反映女真时期的民歌一直到现代的民歌中,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满族社会发展的过程。表现的内容与满族的生活环境、人生情趣和道德崇尚、理想追求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也反映出满族特有的民俗民风和民族性格,以及北方渔猎文化的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