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第498页。 [2] (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第499页。 [3] (美)丹·本·阿姆斯著,张举文译,李扬校《民俗学中母题的概念》,《民间文学论集》第二册(内部资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分会,第91页。 [4] 刘魁立《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111页。 [5] 刘魁立《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114-115页。 [6]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方法》,《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第82页。 [7] (美)丹·本·阿姆斯著,张举文译,李扬校《民俗学中母题的概念》,《民间文学论集》第二册(内部资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分会,第89页。 [8] 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述评》,《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376页。 [9] 刘守华《故事类型泛说》,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2-3页,第28页。 [10] 刘魁立《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103-104页。 [11] 参看顾希佳《生死不渝的恋情——“人鬼夫妻”故事解析》,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225-238页。 [12](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第500页。 [13](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第513页。 [14] 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述评》,《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358-359页。 [15]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方法》,《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第89页。 [16] 刘魁立《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111页。 [17] (苏)李福清《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作者自序——致中国读者》,(苏)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第9页。 [18] 刘魁立《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111页。 [19]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研究目的》,《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第93页。 [20] 刘守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序》,(美)丁乃通著,陈建宪等译,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室编《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第6页。 [21] 刘守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序》,(美)丁乃通著,陈建宪等译,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室编《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第7页。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等译,郑凡译校《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2、(美)丁乃通著,郑建成等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德)艾伯华著,王燕生、周祖生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商务印书馆,1999。 4、(苏)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 5、(美)丁乃通著,陈建宪等译,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室编《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8、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9、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10、(美)阿兰·邓迪斯《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的结构形态学》,阿兰·邓迪斯编,陈建宪、彭海斌译《世界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第291-304页。 11、(美)丹·本·阿姆斯著,张举文译,李扬校《民俗学中母题的概念》,《民间文学论集》第二册(内部资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分会,第75-97页。 12、张紫晨《张紫晨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