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新世纪的新期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春 谢冕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谢 冕 1932年生,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北京书简》、《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及《谢冕文学评论选》等。
    要是从19世纪末的文学改良运动算起,中国为改变古典文学模式而进行的新文学试验,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以一百年为期进行一种具有明确目的的试验,付出的时间不能说是短暂的。刚刚过去的20世纪,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留下了许多遗憾,例如两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以及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性的破坏。但也有非常迅疾的进步,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方面。与之相比,社会科学的情况就要逊色得多。而在文学方面,情况就更为特殊——与19世纪相比较,20世纪是很少大师,甚至是没有公认的大师的世纪。
    说到中国文学,20世纪初曾有过一个开天辟地的辉煌,出现了至今尚令我们为之感到骄傲的鲁迅及其同代人,他们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创造者。中国文学在以往的一个世纪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使人们认识到文学的本质是自由:自由地寻找文学表达的内容,社会的和个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同时也自由地选择表达的方式,具体的和抽象的,写实的和幻想的。而且,特别重要的是,文学在上一个世纪的最初的那段时日里,从来也没有脱离过它对中国社会的自觉承担——不论是启蒙的动机,或者是救亡的意愿,它总以充沛的激情,寻求以文学的方式参与社会的改造,以求最终有益于世道人心。
    中国文学在它的世纪行进中,始终谋求与中国特殊的环境相和谐。在不断调适的过程中,有时因过重的负荷而使文学丧失了自身的特性,有时则是由于文学以外的动机与目的,而使文学受到过分的挤压,其结果则是使文学在某一时期名存而实亡。这就是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变徙而偏离。中国文学在上一个世纪中曾经产生的变异,已成为中国文学的世纪隐痛。它已融入文学的历史遗产之中。记忆于是成为财富。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客观的和主观的干扰纷至沓来,使中国文学失去了可供生长的正常环境。灾难性的社会悲剧结束以后,中国作家拥有了他们梦想的创作自由。在上一个世纪最后一个时段,由于政治氛围的相对轻松,作家在传统意识的驱动下,自觉地应和了时代开放的大趋势,抚摩伤痕、反思历史、洋溢着批判的激情。文学的确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民众的心目中,文学不再虚假,文学也不再与平常人的平常生活无关。文学也因而赢得了社会的共振与民众心灵的共鸣,被称为新时期文学的这段历史于是成为政治动乱结束之后的盛大的文学狂欢节。
    市场经济激活了长时期停滞的中国社会,也给文学带来了大幅度的自由。市场使文学摆脱了计划运行的轨道,而进入了新的运行机制。解放了的文学仿佛是穿上了魔鞋,开始了疯狂、没有尽头的旋转。市场给文学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却也给文学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以往被政治浸漫的文学,如今又被金钱和欲望所浸漫。摆脱了原先的意识形态笼罩的文学,如今又被一种新的、更为强大的、也更具诱惑力的意识形态所笼罩。当今无可避讳的事实是:极端的个人化的写作趋势,使文学变得自私了;市场的诱惑也使文学家变得更为急功近利了;大面积进入私人空间以及满足于一次性消费的文学,因其脱离了公共的关怀而最终也失去了公众的热情。
    自由曾经是中国作家的梦想,曾经失去而一旦拥有,对于自由的把握便成了新问题。中国文学这只飞出樊笼的鸟,在新的天空里究竟如何飞翔?这就是我们在新世纪的新期待。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