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典文献学 >

读《千顷堂书目》别集类札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年 小玉 参加讨论

    千顷堂书目为明末清初黄虞稷所作,其别集类收罗明集最富,后虽有《明史艺文志》,然因袭多,补缺少,《四库总目》有解题,著录却亦有限,今人欲考明集仍当以《千顷堂书目》为根本。
    就三者数量而言,《总目》二百四十余种,附存目八百五十余种,而《明志》载九百八十余明人之著作(包括奏疏),但《总目》多一人数集,故二者大致相当,皆少于千顷堂所录四千余人著作之数。其易见者,《明志》神宗劝学诗后自注云:“各藩及宗室自注诗文集,已见本传,不载”。检阅明史诸王传,仅得书(文)四十余种(篇),可入别集者更屈指可数,《总目》亦极少,与《千顷堂书目》收宗藩五六十人之著作真是大相径庭。虽然,今可补《千顷堂书目》者仍不在少数,商务书局所印《明志》后附几种之外,《贩书偶记》收《四库总目》所无,其别集类明代部分即多有可补《千顷堂》者。
    《千顷堂书目》第二可贵在著录不同本子,可资研究版本者参考。其间体例有二:书名同卷数异者以小字注于后,如《虚斋集》后小字注曰,“一作十二卷”,书名亦不同者,以大字并列,隔以又字。如:《陶安辞达类钞》十九卷,又姚江类钞二卷,又新稿五卷……又《陶学士文集》二十卷。据其自注则二十卷本为“合并诸集成编”,与前相较,为重编,不同版本明,其注明分合,甚便后人。又间注刊版者,作序人:李进西园先生集下,“俞浩刊其集庐陵陈方序。”比前人唯注蜀本、杭本之类,又自有其高明之处。
    《千顷堂书目》录书赅赡,排比得法,非前焦竑《国史经籍志》可比,故多为后人所引用。百年后,《四库全书总目》即多据以考明代书籍之存亡散佚。《总目》千顷堂书目条下云“钦定明史艺文志颇采录之”,可见四库馆臣亦知明史多过录千顷堂书目,非亲见原书,如此则《总目》之《石淙稿》,《东皐录》、《蓝山集》等考订不取《千顷堂》原始,反据明志之间接材料,违史家惯例,不可不谓一失。亦有因而造成缺憾者。如《临安集》,《总目》云:“其集《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俱未著录,则在明代行世已稀,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掇编排”。然检《千顷堂书目》十七卷有临安十卷,其为明史馆臣所删明,《四库总目》未查《千顷堂书目》而误断,此十卷本今北大图书馆犹有钞本,有大兴朱氏竹君藏书印,为乾隆以前旧钞。又如《蓝涧集》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钞出,云“国史经籍志已无,是明之中叶已有散佚,近亦未见传本”。是并《千顷堂》、《明志》皆未检及,故妄断其佚,今此本亦有存于北图,为嘉靖丙戌六世孙可轩、蓝鉏等重刊本。
    明史馆臣于《千顷堂书目》粗疏妄抄,未细核对,亦有致误者,如《樗庵类稿》之作者郑潜,《千顷堂目》列于元人,总目据新安文献志载其洪武十年致仕,云其误,然此二卷为郑潜元时所作,则《千顷堂》所列又不为无由,《明志》收杨维桢、陶宗仪等元末入明之人,其体例又收明人元时之作,宋濂《潜溪文集》,刘基《覆瓿集》下注:“皆元时作者”是也,于潜却不细考本末,一律删去。
    《千顷堂书目》所收有不记卷数者,按《总目》之意,则此类皆黄虞稷据传闻所录。最明显者《千顷堂目》卷十八收黄淮《省衍集》二卷,又介庵集又归田稿,按总目,《介庵集》分《退直》、《入觐》、《归田》三部,而黄虞稷唯录其一,不见原书明矣,此正不录卷数者。明志于此类又无法落实者删之,黄淮名下唯省衍集二卷,词一卷而已。然亦有据原书或它目补足者,《千顷堂》陈敬宗《淡然文集》,又《淡然诗集》无卷数,明志则补作十八卷,例多不赘述。前人云“一本有一本好处”,此之谓也。
    千顷堂所录非皆亲见,金陵朱氏家集已言之,云朱廷佐“手写古今书目,为黄俞邰、龚衡圃所得”,见千顷堂目张钧衡跋。四库又于其不注卷数之事,多疑其未亲见。余阅其制举类,有自注“右八种见叶盛菉竹堂书目,皆明初场屋试士之文”可证即著录卷数,亦有钞录自他目者。钱安《畦东集》下注“县志作约庵集”。则黄虞稷又参考方志。虽较《明志》原始,然过录之误,亦或有之,此使用《千顷堂目》者不可不知。
    《千顷堂书目》别集类以科举中试前后为序排列,无科分者则酌附于各朝之末,颇便检索,且于作者、书名下附录字号、籍贯、官籍、谥号为考订明人生平之重要根据,明志限于体例未收,此千顷堂书目又一可宝贵也。
    今人所编《明清进士题名录》,曾以各省方志增补,然仍多有缺者,如能以《千顷堂目》相校,则定有所补益。
    试举其一:洪武四年题名后,编者注曰:“本科举行后,洪武五年,明太祖下旨停止科举,历十二年,至洪武十七年重新恢复”。然千顷堂目却载有洪武壬子(五年)、癸丑(六年)、甲子(十七年)乡试中举者。考明史卷七十一洪武六年“是年遂罢科举者十年,至十七年始复行科举”。太祖本纪六年云,“二月乙未,谕罢科举”如此则四年后会试虽未举行,但则至六年始谕罢。题名录中,五年当改为六,十二当改作十一。
    然据上太祖本纪条则事在年初,何以会有六年之义乌冯忠中举为一疑,莫非明初诸制未定,乡试未有八月举行之定例,诏到时已考完欤?
    又《千顷堂目》壬子科(五年)有郑真者乡试第一,《四库总目》云为洪武四年,此又一疑,查沈德潜《明诗别裁》所附小传,亦云五年,未敢遽定。姜亮夫先生有《郑真疑年考》手稿本,惜未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