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关注新的“英雄” 乐观归乐观,信任之余保持警惕还是必要的。基于民间经验的日常生活,天然就自带向俗的基因,即物质至上和利益至上的主张,会成为日常生活需要维持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理由。与被价值衡量的生活相比,那些物质至上和利益至上的生活自然就大行其道,写作意义上的责任感、使命感、道德感就会沦为可选可不选的多项选择。至于社会实践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在日常性的写作中不会被选中,庸俗、低俗、狭隘、小格局、小情爱和世俗成功学等问题如影随形。更别说直面对社会实践富有历史意味的写作,譬如关于中国当代实业发展的创作选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部名为《大国重工》的网络小说。作者齐橙,起点中文网作家,工业经济学博士,在北京师范大学当副教授。像很多网络小说一样,作者让国家重大装备办的工作人员,穿越到了1980年。这个英雄般的人物,带领同代人一起构筑中国重工业,包括冶金装备、矿山装备、电力装备、海工装备……都是事关泱泱大国工业发展命脉的重型装备。主人公身上具有崇高的目的、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颇像曾经改革小说里的主角,一片赤子之心,富有探索和冒险精神。这部小说修正了我对网络小说的一些偏见。同大多数没怎么看过网络小说但并不影响认为它们是垃圾的读者一样,我也曾以为网络小说不过是游戏之作而已。出乎我的意料,传统作家都不愿意写的中国重工业题材,网络作家写得有模有样,特别是将专业知识写入小说,采用“知识性写作”策略,融化进小说情节。这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在玄幻、奇幻为主的网文世界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读者还是给予了高赞。小说目前已经更至120余万字,仅首发网站的作品讨论区就有20000多条讨论帖,不少读者高额打赏,鼓励作者更新。 问题仍然在于,文学评论界有没有兴趣关注此类作品。按照传统文学的严格标准来看,它们肯定是不成熟的,可待提高的地方不少,但肯定也够不上“垃圾”的“冠冕”。曾经发掘出沃尔夫、菲兹杰拉德和海明威等作家的美国大编辑帕金斯,有一种为人称道的能力,能透过一部书的缺点,看到它的不凡之处,哪怕缺点多么令人失望,然后不屈不挠放大这种不凡。这种能力也是一种德行。对于那些未知的常规经验之外的东西,给予断然否认和视而不见是容易的,从中发现价值并提请人们注意,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宽容。 英雄的缺失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好莱坞电影中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虚拟的超级英雄们,能够引起全球观众的热烈追逐,与人们心底的英雄情结有着深切的联系。通俗地讲,每个人多少都有英雄情结,有对探索和冒险的向往,对建大功立伟业的向往。只是在多元化的今天,英雄也多元化了。一个人的英雄可以是甄嬛,可以是蝙蝠侠,可以是梁生宝,也可以是网络文学的主人公,更可以是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人。文学未来的全民英雄,大概在未来的科幻文学中。正如如今能刺激人们探索和冒险的欲望,在地球之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