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杨靖:文学翻译需要理论吗?(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杨靖 参加讨论

    意会知识的优先性原理对于正确认识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之间的关系也极具意义。众所周知,个体在实践中得到的全部知识里总有一部分或许多是无法言传的,因为它们同认识主体的身心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此即为波兰尼所谓的“涉身性”。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 然而“言有尽而意无穷”,事实上,“一种无法详细言传的技艺不能通过规定流传下去, 因为这样的规定并不存在。它只能通过师傅徒弟这样的示范方式流传下去。”只有跳进游泳池才能游泳,只有手握方向盘才能驾驶——而作为当事人,并不需要精通浮力公式或火花塞点火原理。中文翻译家刘宓庆也一直主张:翻译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应该不少于两年的翻译实务经历,翻译博士研究生则应具有不少于三年的翻译实务经历,道理正在于此。
    此外,民族文化对文学语言以及文学翻译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其中有一些是外在因素,但更多是作为意会知识的隐性因素,在无形当中发挥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中,首先应该准确把握意会/隐性知识,在语言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海德格尔所谓“前背景”中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语言。所谓译者主体性,不应当是被动处理信息,而是应当主动挖掘源语作者与译入语受众的认知差异,通过与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相比较,并通过译者的自反式隐显知识转换,有针对性地将原文中若干意会信息转化为明示信息,从而实现文学翻译创造性地叛逆。仍借用王宗炎先生话说,当下诸多理论泛滥:方法论者忘掉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异域理论崇拜者忘掉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一言以蔽之,他们都忘掉了“人”的因素。而文学翻译的特质,正在于以创造性叛逆为表征的译者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即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一种从翻译实践中领悟、体会到的意会知识,与诸般文学翻译理论了无干涉。
    译 文
    我花了三十年时间,在失去所有亲人后,终于来到贝尔格莱德。此刻我徘徊在表妹的公寓门前,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拿着巧克力,心里默念着想要问她的一个简单问题。就在刚才,一个塞族的出租司机啐了我一口;我借机擦掉衣袖上的唾痕。我数到十一。
    薇拉,我在脑海里又重复一遍,你愿意嫁给我吗?
    第一次遇见薇拉是1970年夏天,那年我六岁。那时候我们全家住在保加斯科·塞罗村,她们家住在一河之隔的塞伯斯科村。很久以前,这两个村子原本是一个——叫做斯塔罗·塞罗村;可是大战后保加利亚人丢了那片土地,后来就归了塞族人。将村子分成两半的那一条河形成了天然疆界:河东属于保加利亚,河西则归塞尔维亚。
    沿河两岸的村民因此痛苦不堪;我们的人想方设法获得两国政府批准:每隔四年可以举办一次大团圆的聚会。表面上看,这是堂皇正大地宣示:我们不能背宗忘本。而事实上,这不过给大伙儿吃烤肉喝莱齐亚烈酒找个借口。直到一个个吃得倒胃,喝得不省人事,才肯罢休。到了1970年夏天,聚会的地点轮到塞伯斯科,也就是说,我们先得渡河。
    我们这样过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