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王哲珠:史传文学的开阔性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王哲珠 参加讨论

    不管是以《左传》《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作品,还是继承史传文学传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阅读之后,我脑中总会留下一群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几乎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些作品里,不少历史事件或故事是以某个人物为核心的,对人物的塑造是史传文学的亮点。
    我极喜欢赵子龙、项羽、周瑜等人物,不管现在看来,他们有什么样的局限性——比如有些人批评的愚忠、狭义等缺点,其实这是超越时代的苛求——这些人物身上有某种纯粹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有所敬畏有所认定有所骄傲,不管性格如何不同,却有个共同点,都带着高贵性。史传传统中的作品擅于提炼人物的这种高贵性,这个传统走过漫长的岁月,从最初记述历史大事件到后来叙说日常生活,从王侯将相到贩夫走卒,无不有属于自己的灵魂支撑点和底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是对人最大的珍视。
    但是到了当代,这个传统不再确定。当代一些文学作品里,人物并不重要,变得面目模糊,有些甚至成了符号。深入地描写人在当代社会中的困境、所受到的挤压,人物充满无措感,无奈、颓丧或抱怨,甚至扭曲变形,都有着貌似理所当然的借口,放弃为人的高贵感。这当然不单单是人物塑造的问题,我们对高贵不再确信,“高贵”这个词甚至包含了难以言说的嘲讽意味。
    文章讲究经世致用,这是史传传统中极重要的部分,在这个传统中的作品希望发挥认知与教化作用,对社会有所交代与警醒,可以说有很大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或许也塑造了史传文学作品的开阔性,作者走出自我的小圈子,目光投向更广大的天地,有种下意识的责任感,少了自我呻呤与孤芳自赏。在当代文学里,这种开阔性与责任感变得淡薄,一不小心会成为私人的絮絮叨叨,甚至着迷于叙写灰色的自我世界。说得狠一点,周身笼罩着生活的灰尘,忘了人也有仰望星空的美好与贵气。
    从另一方面说,史传文学擅于在事件矛盾中,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但缺少内心表达与冲突,这使人物平面化、概念化,有些时候,人物甚至变成神一样的存在。当代文学中,对人物心理的叙写挖掘非常深入,更为尊重人性本身与心灵,这是很大的发展。史传文学过分强调社会性与教化性,也造成一种冷意和距离感,很难让人的情感参与其中。史传文学强调事件的真实性,力求给人以真实感的同时,又掩盖了具体个人的命运与情感真相,丧失了文学中极为重要的虚构能力和想象力。史传文学的结构也是相对固定单一的。这些方面,现当代文学自有其优势,最理想的是,两者相互补充,在继承中发展。
    我个人看来,《红楼梦》是将这两者结合得极好的作品,它是超越于时代的,既继承了史传传统中优秀的东西,又有当代文学中的优点,开阔而不失细腻,用奇特的想象写深沉的真实,凡常而不庸俗,我将之称为有血有肉的高贵,这种有血有肉的高贵是我的奢望。我仍然坚信高贵,正像前几天吴国盛老师在课上所说,人类有些很重要的东西,值得也需要呵护,我想,这是我们努力的远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