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弘扬崇高精神 吹响时代号角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贺茂之 newdu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无疑是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行动纲领,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奋发有为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文艺工作者走向崇高的再动员。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开班式的讲话中讲道:“只要我们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这是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的走进崇高的动员令。同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这就是向文艺工作者发出的走进崇高先锋行列的动员令。而在此次的讲话中,三次讲到“崇高”,通篇洋溢崇高的情怀,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担负的崇高使命、崇高责任和应具备的崇高思想、崇高行为,以及文艺作品的崇高标准。因此,我们说习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是对文艺工作者走进崇高先锋行列的再动员。
    那么,什么是走进崇高呢?
    “走进崇高”,是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2008年提出并经2010年6月中国首次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与会120名专家、学者确认的一个新理念:“走进崇高,就是趋步进入真、善、美之境界,即彰显自身崇高,履行职责崇高,学习他人崇高,弘扬社会崇高,用崇高规范自身,研究崇高之道,鼓荡崇高之风,以实现人格优秀、社会和谐、祖国强盛、人类美好。”其核心内容是弘扬崇高精神。
    对于弘扬崇高精神,在当时理论界有“走向崇高”、“走近崇高”和“重建崇高的位置”等说法,那么我们为什么确定为“走进崇高”呢?一是因为崇高并非高不可攀,崇高就在我们心中、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事业中。《西汉书·杨震传》中说:“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意思是说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就是崇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世英在《哲学导论》中说:“崇高是美的最高阶段”,“崇高是有限对无限的追求。”古罗马哲学家朗吉努斯说:“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伟大的心灵,即真善美的心灵或追求真善美的心灵。毛泽东主席确定的“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五种人都是崇高的人。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倡导共产党人要树立五种崇高情感:邓小平的情怀感、雷锋的幸福感、孔繁森的境界感、郑培民的责任感和钱学森的光荣感。仅就上述“五种人”和“五种情感”,就构成了崇高的内涵和外延:“崇高,即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无私的奉献,无形的规范,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既体现在惊天动地的伟业上,又渗透到平凡实际的生活里,更凸显在天塌地陷的灾难中;一旦占有主导地位,就会释放出撼人心魄之光华,形成催人奋进乃至排山倒海之威力,锻铸真、善、美之辉煌。”也就说明了崇高在我们心中、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事业中。二是古圣贤多有明论:“逢善必进”,“进德修业”,布善和修德均可用“进”,锻铸和弘扬崇高精神怎么不能用“进”呢?三是当今社会特别需要弘扬崇高精神,必须以挺进的姿态进行弘扬。四是“法乎其上,取乎其中;法乎其中,取乎其下”,目标愈高,激发的潜力就愈大。鉴于此,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九度春秋,矢志不渝推广走进崇高理念,已收到春花烂漫、秋果丰硕的效果,深受社会欢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