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由学诗而诗学——中国古代诗学内在演进理路与基础学理(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郭鹏 参加讨论

    关于“诗学”
    由“学诗”萌孽出的“诗学”,至唐宋时期,已经具有了专门的含义,盖指对诗歌创作规律的把握和创作时应予以贯彻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包括诗歌应该具有怎样的审美特征等方面的理论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古代“诗学”重实践指授的民族特征已然初步成型。唐人已经屡屡使用“诗学”来表示对诗歌创作以及审美内蕴的相关认识,其含义早已经不是指经学范畴的《诗经》学了。宋代学者在使用“诗学”一词时,就专指包括诗歌创作的立意造言、遣词用语和章法安排等专门化的诗学理论问题。从中晚唐的诗格、诗法类著作的勃兴也能够看出,在当时已经以专门化的“诗学”理论或是规则矩矱来指导诗歌创作了。虽说对诗歌主旨的阐述还能看出《诗经》学的影响,但这些理论著作的主体内容已经是诗学理论内在的诸多问题了。宋代江西诗派也好,江湖诗派也罢,其理论关注的重心,依然在于如何指导后学去学习前人。这种诗学观点,显然缘自对“学诗”问题的深入考量。尤其是严羽提出“以汉魏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沧浪诗话·诗辨》)以后,迭经戴表元的“宗唐得古”与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推毂,古代诗学关注如何“学诗”的意旨就十分鲜明了。
    在“诗学”由“学诗”萌孽并推衍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金元之际的元好问。元好问多次运用“诗学”来表述其以诗歌的创作和对相关理论的把握为“专门之学”的意思。他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说:“贞佑南渡后,诗学大行。初亦未知适从。溪南辛敬之、淄川杨叔能以唐人为指归……知本焉尔矣!何谓本?诚是也……故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三者相为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虽小夫、贱妇、孤臣、孽子之感讽,皆可以厚人伦,美教化,无他道也。故曰不诚无物。夫惟不诚,故言无所主,心口别为二物,物我邈其千里。漠然而往,悠然而来,人之听之,若春风之过马耳。其欲动天地,感神鬼,难矣!”可见,在元好问的观念中,“诗学”就是研习古人作诗的“专门之学”。元好问认为《诗经》和唐诗为诗学正统,他在阐释“不诚无物”的诗学意旨时,将话题自然转向了诗歌在表达作者心志时的“心”与“口”的问题。这样,就把后人关于诗歌创作的宗旨、趣味和语言运用等问题纳入到了研习参究的范围之内,并统摄于《诗经》、唐诗的统绪之中。元好问多次使用“诗学”、“以诗为专门之学”来表述他对某些诗人具有理论素养的认识。可见,“诗学”在这一时期,已具有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以诗歌为主要文体的关于文学艺术的一系列理论观点的内涵。
    从古代诗学的发展来看,承续《诗》《骚》传统,秉受风雅比兴的抒情写志主旨,力矫“讹滥”,扫除“浮伪”,或师唐,或法宋,成为诗学的理论重心;构建并排布意象群以容纳感情,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意蕴成为诗学的审美追求。或是熔铸学力,致敬古贤,旨在做到“无一字无来处”;或是直抒性灵,做到“我手写我口”;或是要求写出“诗趣”,表现“鸢飞鱼跃”的勃勃生机;或是规行矩步,严示格法,生怕诗歌创作坠入“野狐外道”……凡斯种种,成就了诗学的缤纷色调与五彩光澜。而这些构成古代诗学理论堂奥的“专门之学”,都蕴含着源自于“学诗”的内在理路与外在关切。
    “学诗”由学习与研治《诗经》发端,在后世逐渐移衍为学习前人创作经验、掌握创作技巧、提升鉴赏批评能力的“专门之学”。于是就有了“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教诲;就有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告语;也有了“入门须正,立志须高”的指示和“为诗必以肌理为准”的主张:或是指引门径,安排推进进程;或是强调学力,认为借此可以“夺胎换骨”;或是标橥“兴趣”、“神韵”,力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境界;或是主张师法唐诗;或是要求瓣香宋人……古代诗学中大量的诗格、诗法和诗话著作中,充盈着对后学的谆谆告诫,洋溢着对诗歌发展的忳诚关切。“学诗”生发出许多诗学问题,不只是古代诗学的先期形态,也是催化剂和理论繁育的皋壤;“诗学”则绍续着“学诗”的基本内涵与学理框架,形成了既可学而能,又可用以指导后学的特色与风貌。古代诗人代兴不辍,古代诗统延续至今,没有传统诗学的实践性指导内理是难以想象的。
    由“学诗”而“诗学”是我国古代诗学甚至是文学理论的内在发展与演进轨迹,也是古代诗学学理的根柢与基础。它绵延至今,既形成了民族化的诗学理论传统,又规约着未来,引领者诗学今后的走向。我国古代诗学重实践、可授受,不务空泛,不钦虚无缥缈的传统诗学特质由此生成并逐渐壮大。在我们探寻古代诗学的内在学理与发展脉络的时候,找准关键,才能提纲挈领。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