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批评需激发汉语馨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孙书文 参加讨论

    汉语之中有馨香,它内蕴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基因。民族虚无主义者往往否定和漠视自己民族的文字,并以此为征兆否定民族文化。中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作家们有着重视语言的传统,他们把汉语的特点、功能琢磨得那么透,锻造得那样其光闪闪、其声铮铮,把他们那个世界书写得情深意切、意味盎然。
    阅读者对中国近百年文学、尤其是当下文学成就的质疑,一定程度上在于这些作品不好读、不经读、不耐读,这与创作者对汉语的情感断裂有着极大关系。特别是如今断裂的既成事实,使当下的文学创作无法与中华古韵相接续。对汉语有感情,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激发汉语的馨香,这种传统是写出好作品的关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人朱湘曾言,中国的文字是最适合作诗的,每个汉字本身就是一首诗。中国古代的批评者格外重视汉语中的诗意。押韵、平仄、对偶、对仗、用典,品词析句,一张一弛。“生”,“拙”,“绮丽”,“平淡”,“清雕琢”,或“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在诗话、词论、小说点评等名目繁多、卓有特色的批评文体中,批评家们充分展示了中国汉语的美感。当代文坛,不乏文学精品,但文学批评者似乎缺少了古人细推敲、细琢磨的耐心,大而化之者多,精心推敲者少,或无意或有意,忽略了汉字魔方中动人的、神奇的魔力。
    更进一步讲,当代文学批评应激发汉语的馨香。许多作家是不自觉的语言大师。他们写得好,但对于怎样好,是不自觉的。这就需要批评者深入到汉语的内部,激发语言的馨香。批评家顾随评韩偓《幽窗》中的“手香红橘嫩,齿软越梅酸”两句,指出“一念便好,盖不是说‘香’是香,便连其‘红’字、‘橘’字亦刺激嗅觉,甚至‘手’字为鼻音”。这就把汉语的“弹性”张扬出来。当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已经产生了极大差异,把当代文学中语言的馨香激发出来,使汉语的无穷韵味得以传承发展,是当下文学批评的责任所在。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文学事业自然责无旁贷。通过文学批评把汉语的张力激活,通过文学展示、激发、丰富汉字的美感,才能使作家们把当代人的生活写深写透,才能写出中国精神,才能让当代中国人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温情,才会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之作。当代文学批评应继续发掘汉语的深度和美感,寻找和辨识更多散发着汉语馨香的优秀文学作品。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