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结构的应用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中的变异,是接受者理解的前有结构在具体语境中针对现实问题的实际应用。理解的前有结构包括先行具有、先行见到和先行掌握等三个方面。根据哲学诠释学的观点,前有结构不是理解过程中应该去除的东西,也是根本去除不了的东西。前有结构的事实性存在,是理解之所以可能的必要因素之一。一部异族文学作品的被阅读、被理解和被接受,读者的前有结构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其中,形成一种共在。任何解读,都是读者自我经验和认知的具体性筹划,都是其前有结构针对当下问题的一种现实性应用。而文学意义每一次新的生成,决定于解释者当下境况的问题视域,决定于借助文本来解决眼前问题的特定实践。这是一种本体论的生成,一种前有结构的应用,因为“理解无疑是一种具体化”(《真理与方法》)。 且不说跨文化的阅读,即使是同文化系统里的同一位读者在不同的时空结构中对同一部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由于读者所处的具体语境中的问题视域所导致其前有结构的变化,也会对这同一部文学作品作出不同乃至于截然相反的解读,从而就表明了读者对文学意义的理解总是与读者的具体问题、前理解、先行见到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即理解总是读者的前有结构针对具体问题而对文本在新语境中的应用。既然如此,跨文化语境中的读者,解读一部外国文学作品所得出的意义,亦是其前有结构在具体情境中实际应用的结果,那么变异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