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诗大都有整齐而固定的形式,而在大部分读者眼里,新诗的形式则是长短不一、毫无规则可言的,更看不出其形式与节奏有何联系。所以,在不少论者眼里,自由诗是没有“形式”也没有“韵律”的。 新诗节奏独特 自由体新诗的书面形式(typography,包括分行、空行、标点、分节、空格等排版形式)对于其节奏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相反,它们实际上是其节奏之关键性的构成因素和表达形式。伊斯特曼在《论晦涩的崇拜》一文中说:“被叫作自由诗的排印方式所能做到的最主要的事情,或者至少是最好的事情,就是使读者注意,并且经常使他注意,他是在读诗,而且要注意节奏。这样,如果作者愿意,读者同意的话,确实会促进一种微妙的节奏感;然而,它的最常见的效果则是使作者和读者的联系松弛了。”(袁可嘉等编《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新诗分行、排版的规则类似于一种“契约”,它是作者和读者双方意向的结果。如果这种“契约”实现的话,那么它确实可以提醒读者去注意诗歌本身独特的节奏。在哈特曼看来,节奏的本质就是一种引起读者特别注意的方式,起到一种心理上的“突出”效果。而诗歌的分行等排版形式也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节奏形式。但是,如果诗歌的排版形式过于随意,与时间上的节奏关系不密切,那么它在读者心中所起的“突出”效果便会被削弱,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让读者手足无措,不知所云。如果一方不守约定,那么另一方也就没有必要遵守“契约”。当今新诗的排列形式大受质疑,就跟很多诗人对它的滥用大有关联,这种滥用不仅没有起到突出或者标示节奏的作用,反而使“作者和读者的联系松弛了”。 自由诗排版的节奏效果的模糊,还和另一种倾向,即具象诗的追求有关。康明斯的“具象诗”(concrete poetry)曾经在美国风靡一时,被视为自由诗发展的重要方向。“具象诗”的本质是要让文字排列的空间性具备意义,就像一幅画那样用空间布局来表达意义,成为一种视觉艺术。“具象诗”虽然体现了高度的形式自觉,但是这种追求也隐藏着一个危险,那就是对语言的时间性本质的忽略和对节奏“契约”的进一步瓦解。诗歌永远以语言为媒介,也永远会像所有的语言那样具备时间性,而这是它的根本属性,诗歌的节奏就是这种属性的突出表现形式。空间性只是文字所具有的一个表征特性,它本应是语言的时间性本质的摹仿或者再现,而不是脱离这个本质的独立特性。因此,孤立地强调空间排列的“具象诗”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追求,它让读者进一步忘记了诗歌的时间本质,也无助于甚至妨碍读者注意诗歌的节奏。对书面形式的独特性的追求必须和对诗歌节奏的营造结合起来。 诗歌趋向书面化 “具象诗”只是现代诗歌越来越书面化的突出例证之一,但后者的表现不仅限于此。应当注意,诗歌载体与传播形式的书面化实际上是诗歌音乐性地位下降的根源之一,这种倾向在目前和可见的将来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矫正。书面化的根本问题还得从文字本身说起。《柏拉图对话录》里有一个关于文字的神话发人深省。传说,古埃及的瑙克剌提斯附近住着一位古神图提,他发明了数目、算术、几何和天文,最重要的是发明了文字。图提把他的各种发明展示给埃及的统治者塔穆斯看,建议后者推广到全埃及。在说到文字的好处时,图提说:“大王,这件发明可以使埃及人受更多的教育,有更好的记忆力,它是医治教育和记忆力的良药!”国王却回答说:“现在你是文字的父亲,由于笃爱儿子的缘故,把文字的功用恰恰说反了!你这个发明结果会使学会文字的人们善忘,因为他们就不再努力记忆了。他们就信任书文,只凭外在的符号再认,并非凭内在的脑力回忆。所以你发明的这剂药,只能医再认,不能医记忆。至于教育,你所拿给你的学生们的东西只是真实界的形似,而不是真实界本身。”(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布罗茨基说,诗与音乐的共同女神缪斯之母是记忆女神,“一首诗只有被记忆后方能留存于世”。(约瑟夫·布罗茨基《文明的孩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音乐性的存在尤其依赖于记忆,谈论诗歌的音乐性而不及记忆问题,始终是言不及义的。文字的出现表面上增强了记忆力,实际上它仅仅提供了一个“符号再现”的方便法门,而且削弱了记忆的能力和语言的可记诵性——换言之,削弱了诗之所以为诗的实质,尤其是削弱了其音乐性的本质。用图提的话来说,文字(书面形式)只是诗之真实本体的“形似”(实际上是柏拉图惯用的一个概念),要回到诗,回到音乐性,必须回到活生生的语言发声本身,而且始终记住书面形式只是语言的时间性发生过程的符号再现,并将其时时置于记忆女神的监督之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