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对文学的感触和期盼《咖啡的味道》赘述(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秦晋 参加讨论

    这些名家例如卡夫卡、海明威、米兰·昆德拉、弗吉尼亚·伍尔夫、斯特凡·茨威格、加西亚·马尔克斯、亨利·詹姆斯等,以往理论家们不重视他们零散、感性、不规范、不系统的见解,而他们更瞧不起理论家僵硬呆板、狭隘固执、不学无术、自以为是的样子。
    昆德拉说,小说在弗洛伊德之前就知道了无意识,不认识现象学家的普鲁斯特,有着美妙的“现象学描写”。伍尔夫将英国小说的问题归咎于评论。她说,要是英国评论家不那么婆婆妈妈,只知道他们称之为“生活”的那种东西,说不定英国小说家也就不会像这样猥琐了。马尔克斯更是同西方“理性主义理论批评家”斗了大半辈子,他认为,把生活现实“科学化”是愚蠢的,作家的责任是面对真正而纯粹的“全部现实”。海明威毫不掩饰他对理论的鄙视。他讲自己写小说,预先并不知道结果,事情是“一边写一边发生”。他的“冰山理论”,形象地讲明了文学艺术的内涵与外相、思维与说话之间复杂深刻的关系。他们有他们理解文学的方式,有不同于一般理论的思维方法和别开生面的概括能力及表达方式。茨威格的评论著作甚至比他的小说还要精彩。他要写托尔斯泰时,尽管论述托尔斯泰的著作多得数不胜数,但在茨威格看来“大都平淡无奇”。他要打开这位世界文学巨擘当代基督教徒的渺小而胆怯的理智与他艺术家的丰富的感情力量和洞察力之间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这是触及人物内在本质的评论。当茨威格把司汤达、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路写下来时,这个因《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而成名的柔情才子,用他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层层深入、步步高扬的思想力和表达力,令文坛震惊了。茨威格文学批评的独立思想精神、现代小说意识、新的批评观念以及精彩的文学语言,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我想再介绍一位评论者,他是当代哲学教授,德国人,名叫瓦尔特·比梅尔,严格讲他是文学艺术批评的圈外人。他对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的评论,采用一种有别于传统美学的评论方式。当初,毕加索的非同寻常的多视角人像画出现时,令世人不知所措。毕加索说:“我在画中利用我喜欢的一切事物。至于其中这些事物情况如何,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比梅尔认为毕加索的绘画是“意志主体的自我解释”。这种人物变形的作品,不是毕加索的个人行为,它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意识和思维逻辑。它既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意志力的结果,又极大地彰显了那个时代的反叛性和强制力。比梅尔把毕加索和尼采相提并论,认为毕加索的艺术同尼采的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是那个时代在思想精神方面激烈变化的产物,它们用“更充实、更简单、更强壮”的现代意志力,共同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这种把艺术同社会思潮联系在一起,用现代哲学理论观照现代艺术,揭示出现代人在艺术发现与理论发现上的共同逻辑,它的高度和深度都是秉持传统美学的艺术批评所无法比拟的。
    当文学艺术变化的时候,批评也在变化。所以,《咖啡的味道》一书所探索和追求的“文学批评的散文形式”,不仅是一种批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批评观念和评论风格。当代著名学者福柯就曾经憧憬过这样的批评。他说,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个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召唤存在的符号,把它们从沉睡中唤醒。这种批评不是令人昏昏欲睡,它应该迸发出想象的火花,裹挟着风暴和闪电。
    就像那说不清楚的“咖啡的味道”一样,在这本书里,讲述别人的故事时,有对我们的文学太多的感触和期盼。
    (作者:秦晋 系本报文艺部原主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