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评论:精神病患是现代文学的火车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青年报 唐山 参加讨论

    没有精神疾患,就没有现代文学。从意识流,到精神分析小说,从后现代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精神问题是几代作家努力开发的富矿。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人与人之间距离大大减少,在社会的持续挤压下,精神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压力,苦闷、焦虑、紧张、惶惑、绝望,成为现代人难以走出的困境。
    另一方面,借理性之名,人类叛逃出了信仰的乐园,可意识形态带来的却是接二连三的苦难,这让理性主义走向破产,可问题是,沿着习惯性怀疑的思路,已除魅的心灵无论如何也无法回归精神的故乡。
    古人的幸福是,无需追问生命的意义,“信则灵”即可,现代人的不幸是,追问之后,却注定无法获得真答案。我们活着,仅仅因为习惯,我们说不出这一秒和那一秒之间的区别。即使巨大的伪幸福降临了,也会倏忽而逝,我们努力想忘掉那个老问题,可事实上却不可能——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对此,中国文学习惯了媾和的态度,曹操已经在质问“人生几何”,他明知道“对酒当歌”的虚妄,可他却把希望寄托给同样不靠谱的友谊(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并最终把友谊泛化,上升为家国责任,所以曹操才会高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种情怀颇有现代版,正如《结局或开始》的“谁愿意做陨石/或受难者冰冷的塑像/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在别人的手中传递/即使鸽子落到肩上/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它们梳理一番羽毛/又匆匆飞去”,涂上“英雄般悲凉”这层油彩,死亡看上去就显得漂亮多了,俨然也成了件有意义的事,成了“每一个不朽的战士”的布景,最终又回到了“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老路上。
    倒是鲁迅先生看得彻底一些,在《奔月》中,他置入了一个尖锐的刺:
    “这一定不是的。”女乙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
    “有时看去简直好像艺术家。”女辛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