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童庆炳:让“人民的文艺”引领时代风气(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王斯敏 张胜 参加讨论

    记者:我们知道,这本教材出版后得到了各界好评,被评价为“反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发展和新成果”,它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文学理论自身发展规律的统一的?有哪些创新与亮点?
    童庆炳:先说文学价值论。在传统文学理论的基础上,我们的教材特意增加了“文学价值论”和“文学接受论”两论。在文学价值论中,教材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论述了文学价值的生成和实现,批评了把文学当作追逐利润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或泄私愤谋私利的工具和手段等不良倾向,从真善美三方面论述了文学价值的内涵和评定,并着重论述了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性,特别指出:在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价值必须也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强调文学艺术要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反映时代精神,引领历史进步,从而使文学价值理论既有时代使命感,又有现实针对性。
    这本教材是完全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编写的。我们注重内容的现实性、时代性,为了充分听取师生诉求,我们先后走访了34所高校进行调研。在写作中,首先要求各章各节,甚至使用的例子都要体现“中国化”原则,用中国的思想、中国的话语来写中国的教材,而不是照抄照搬西方的理论。在篇章结构的安排上,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作为第一章加以论述,而第一章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学理论讲得相对简要,毛泽东以来的中国化的文学理论新发展则讲得比较具体、切实,并专门拿出一节,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这是此前同类教材中从未有过的。
    此外,“人民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等等,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这些重要观点,教材中也都有比较充分的阐述。可以说,这部教材对现时代的文学性质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致力于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和语言艺术性有机地统合到一起,充分吸收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进行扩展与深化。
    教材出版后,得到了比较一致的肯定意见,被评价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文学艺术工作的方针原则,体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鲜明特色,反映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崭新实践”“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理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当然,教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比如说,我们今天的文学艺术面临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总书记讲话中说得入木三分,这些内容我们在修订时要加以吸收,进一步完善。
    记者:总书记讲话对文艺创作者、文艺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期待。您认为文艺理论界应承担起怎样的责任,如何履行使命?
    童庆炳:总书记的讲话不但是文艺工作者、创作者的思想指南,也为我们文艺理论研究工作者指明了道路。
    我国文艺理论界现状如何?成绩自然有,但问题不可谓不多,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理论脱离实际。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用国外的理论条文来“宰割”本国活生生的现实,结果必然是格格不入的,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否则,文学理论就一头扎进了死胡同。
    总书记讲话再一次启示我们,评论家、理论家研究作品也要结合现实,要和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不能一味地空谈理论。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文学理论才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助推“人民的文艺”引领时代风气。(本报记者 王斯敏 张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