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的学术媒体都堕落到“看资历取舍文章”的地步,中国的青年学者何时才有出头之日?中国学术的后继有人何以保证?仅靠金字塔尖的极少数学术名流能否支撑起整个中国学术大厦?中国学术的希望何在?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之所以很少有被国际认可的学术刊物,原因就在于国内的刊物太过于看重作者的地位与名气。 因此,已经有不少学者呼吁,青年学者是中国学术的未来,也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希望,“他们中的更多人由于暂时籍籍无名而尤其需要学术期刊为其搭建平台,雪中送炭”。编辑是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应该具有换位思考和移情理解的能力,应能体会到青年学者的艰辛和不易。 揭露和批判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的文章多有所见,但矛头如果仅仅指向道德失范的学者,就失之偏颇。治理学术不端、打击学术腐败,要失德学者和无良期刊一起打,决不能让失去操行的学术媒体成为漏网之鱼!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媒体更是承载着社会的道德和良心。某个或某几个学者的学术不端,激起的可能只是几个学术泡沫而已;而作为公共媒体的学术期刊的学术道德失守,激起的却可能是一股学术腐败的强流,产生的社会负效应更甚。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