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书写当代,开创未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 陈思和 参加讨论

    新世纪小说整体艺术水准达到了百年来中国文学可能达到的高度。小说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上,都产生了一批风格独特的典范作品。
    新世纪的文学发展确实到了一个“中年危机”的阶段,现在正处在瓶颈状态的关键时刻。
    上海文艺出版社邀约我主编一套《新世纪小说大系》,经过我们同人两年多的努力,现在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套九卷近三百万字的小说选集,时间限期为2001年到2010年,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内容分为记忆(张新颖编)、乡土(李丹梦编)、生态(王光东编)、都市(王宏图编)、底层(黄平编)、科幻(严锋、宋明炜编)、奇玄(潘海天编)、武侠(姚晓雷编)、青春(金理、李一编)九大主题,十一位编者对自己负责的主题作了深入研究,他们将心得写入了各卷序文,综合起来看是对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做了一份继往开来的总结。但是我们希望这套系列不仅是新世纪小说成就的总览,也是我们站在世纪初的门槛上直面现实、拓展未来的一份思考和实践。
    虽然说“新世纪”只是一个时间的标志,但是在人文心理上,“新世纪”隐喻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我们回顾此前百年,从甲午海战辱国、维新变法失败、义和团群氓暴乱、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开始,现代中国进入了一个屈辱与自残的苦难历程,而新世纪的到来,让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这种屈辱和自残的怪圈行将终结,苦难历程似乎有了转机。“9·11事件”发生、冷战思维结束、反恐和世界主要冲突的转移、金融危机、中国进入WTO和经济迅速崛起等等,都是新一轮世纪交替时出现的令人瞠目的信息,而中国在“潜龙腾飞”的过程中造成的山崩海啸、拖泥带水、沉渣泛起的滚滚乱象,又给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这样一个方生未死的大时代里,我们的小说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证明了文学的存在,也表达了文学对这个大时代的见证与思考。
    新世纪小说创作是携带着上世纪最后十年的历史阴影走过来的。九十年代“无名”的文化特征深深楔入了新世纪的精神领域,并且更加普遍和深化。所谓“无名”状态,是指文化上出现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而某些重大而统一的时代“共名”的主题早已经拢不住民族精神走向,在文学上显现出更加散漫混乱而又丰富复杂的景象。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小说价值观的多元并存,也体现在不同文类的多元并存,在各自的地盘上大领风骚。纸质媒体与新媒体争宠于读物市场,主流文学与网络文学都得到了长足的竞争力:前者的高标是2000年和2012年相隔十二年高行健与莫言相继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及一大批主流作家的创作井喷现象,标志“五四”新文学传统的主流地位在新环境下获得了世界性的确认;后者的证明是新媒体各类写作已成蔚然大观,网络小说中不同文类都有迅速发展的势头,与一百年前的晚清小说潮流竟有了暗暗对接的奇观。现在还不能说,主流文学和网络文学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汇合而产生新的小说实验和新的流派,但是,两大类小说之间观念上的鸿沟开始慢慢地缩小、有了互相吸收的可能。其实,这也是我们期待于新世纪文学未来的理想图景。这个理想促成了我们策划这套大系九大主题的动机。
    大胆一些说吧,我认为新世纪小说整体艺术水准达到了百年来中国文学可能达到的高度,这当然不是指小说这种艺术样式在当下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或者为哪一派系的政治思想所利用是否得力;而是指小说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上,都产生了一批风格独特的典范作品。一批持续了三十多年创作实践经验的作家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成熟的艺术风格,他们从笼罩了半个多世纪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下走出来,恢复了“五四”新文学的传统:站在民间立场上从事创作,坚持知识分子的现实批判精神,艺术地、无伪地、血肉地描写这个大时代的一切方面,严肃反思和总结百年历史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个人对于历史的独立见解。这批小说艺术家的创作艺术经验亟需要学术界从理论的高度给以总结,提升其创作精神,巩固其已经获得的成就。
    但我们也绝不回避另外一个现实:新世纪的文学发展确实到了一个“中年危机”的阶段,现在正处在瓶颈状态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是凝聚了三十年创作经验和半个世纪生命体验而成就的艺术业绩;但同时也必须关注到,转型期的社会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的经验被遮蔽,人文的传统发生了断层,尽管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血脉继续在传承中薪尽火传,但毕竟失去了整体性地普及致远的力量,而同时,填补了这一空白的是依凭新媒体崛起的大众娱乐文化。在这一方面,新媒体文化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影响催生了新一代文学创作及其受众,回归民间的文学在自发的大众文化基础之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变化,似乎返回到上世纪初蓬勃萌发的晚清文学状态,但原先“被压抑的现代性”的前提被抽去,各类文学在民间和市场的土壤里有了自由生长的可能性。新媒体文学与“五四”新文化传统教育下延续而来的主流作家的文学之间有着鸿沟、隔膜以及某种潜在对立情绪。所谓“中年危机”,也包含了代际的传承和反叛的冲突,我们认为这是新世纪小说活力所在。两大文类之间没有根本对峙的内在理由,也没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外部环境,事实上,文化传统的发展壮大是需要在与对立面的冲突、交锋与融汇过程中完成的,我们从主流文学吸取大量民间营养的创作现象;从新媒体文学努力靠拢主流精英的现象中都可以意识到,一个新的融合和提升、进而传承而开拓的文学(小说创作)局面,将会在共同的努力下出现于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