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学术评价深陷权力寻租名利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秦开凤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大国地位的树立离不开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提升,而要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必须以发展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基础,相应地,学术评价绝不能以西方主导的SCI、SSCI、AHCI三大引文索引为参照模式而受其制约,必须要建构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
    原题:学术评价意义问思
    学术评价成为近年学界持续热议的话题,梳理各种议题,主要包括学术评价的主体、标准、方法、路径、原则等,尤其是对现行学术评价机制的讨论,比比皆是,且多是批判的视角,批评与讨伐之声不绝于耳、连篇累牍。在各种评价乱象中,有学者走向另一极端,呼吁必须淡化、弱化学术评价,甚至提出暂停五到十年学术评价,以恢复学术的生态平衡。此言一出,即赢得一批拥趸者。毋庸置疑,现行学术评价机制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其存在意义正在被消解、被质疑。在此背景下,我们确实有必要再次追问:学术评价之目的和意义何在?是否真如有些学者所说已无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学术评价是对学术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是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价值判断,促进学术良性发展,应是进行学术评价的直接目的和本真意义,也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应有之义。可如今,因学术评价机制的不合理而导致学术评价的意义正在发生异化,与促进学术发展的原初意旨逐渐背离,相反,引起学界各种乱象、阻碍学术健康发展的消极意义却甚嚣尘上。
    追根溯源,学术界“功利化追求”和“工具性应用”是学术评价意义发生异化的直接原因。所谓“功利化追求”,是指学术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和客体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工具性应用”则指各方将评价活动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两者一体两面,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可以说,这两方面在学术评价链条中的各方都有所表现。评价主体原本多指学术共同体中的同行评议,现在更多指各种专业评价机构,他们通过数据分析而制作的各类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俨然成为当今中国学术界的“指挥棒”、“风向标”,而一些机构热衷于展示做大做强的种种努力,其背后的动力恐怕无不与利益相关。评价客体原本指各种研究成果,在“以刊评文”盛行的当下,期刊的质量、等级成为学界各方关注的焦点,期刊遂成为直接的评价对象。为了跻身于各类排行榜,一些期刊使尽浑身解数,因为能否进入排行榜事关期刊的盛衰,入则成为各界追捧的对象,出则少有人问津。期刊的这种功利性追求显而易见。而基于工具理性以定量方法为主的评价方法让期刊人不得不去迎合,如追求评价机构设置的引用率、转摘率等各项指标的最大化,甚至有些期刊通过强行自引或他引而对各种造假行为推波助澜。在工具理性的误导下,期刊与作者、读者的关系正逐渐疏离,却想方设法靠近各评价中心。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已不罕见。与评价客体密切相关的还有各研究成果的作者,一些作者为了发表和推出成果,内容质量已不是唯一着力的方向,在形式上开始下足功夫,以迎合期刊和评价机构的喜好。可以说社会上涌现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和不良学术风气,始作俑者即是一部分作者,而其动机莫不与职称、晋升等功利化的追求有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