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已经有了丰厚的东方学的传统积累,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与欧美的“东方学”、日本的“东洋学”或“东方学”相对应的“东方学”学科建制与普遍的学科自觉,我国“东方学”至今处在“无名”状态。世界许多文化大国都早已成立了 “东方学会”、“亚洲学会”之类的学术团体,我国至今连个“中国东方学学会”这样的学术组织也没有;无论是官方颁布的学科目录,还是研究项目指南中,都没有“东方学”这样的学科。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西方“东方学”的成果,但对中国的“东方学”加以系统评述和研究的专门著作,一直付之阙如。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印度学”、“日本学”、“朝鲜/韩国学”等学科,各自为政,未能有效地整合为更高层次的东方学,缺乏东方学的整体感和学科归属感。没有“东方学”的学科观念以及学术团体、学术体制,印度学、日本学、阿拉伯学、东南亚学、朝鲜/韩国学等就像五指不能握成拳头,甚至连相互间的交流都缺乏应有的平台。 当务之急,是以“东方学”这一学科概念,将已经有了丰厚积累的东方各国问题的研究,以及东方研究的各个分支学科统合起来,使各分支学科突破既定学科的视域限制,以打造更宽阔的学问空间和学科平台,使中国的“东方学”与“西方学”、“国学”三足鼎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而不是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的学科体系。 建立东方学,可以更好地发展21世纪中国与东方各国间的新型国际关系,与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东方学并驾齐驱。为此,就需要在教育与教学体制上逐渐改变 “英语至上”的做法,充分尊重多语言、多民族、多国家、多元文化的世界格局,重视东方各国语言文化的学科建设与教学,为中国的东方学的繁荣发展创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