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脉文心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文学经典读本系列”,我读了其中由孙郁编著的《当代文学经典读本》。这套“读本系列”的初衷在于“名家选名篇读经典”,突出的是名家、名篇和经典,但在我看来,其中的“选”与“读”二字实则更为关键。以这册《当代文学经典读本》为例,孙郁的“选”法就实为独特,此书开篇便选台静农的散文《酒旗风暖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随后又节选孙犁的散文《书衣文录》,其三选张爱玲的散文《忆胡适之》,其四选张中行的散文《故园人影》。仅这四篇,足以让人耳目一新。当代文学作品的这种编法,我还是初次见识。但细读之后,似乎发现其中的玄奥之处。其实,孙郁选台静农,用意则在鲁迅与陈独秀,台静农此文写陈独秀,其人乃是新文学的急先锋,而台本人则与鲁迅深有交往;再如第二篇散文《书衣文录》,此乃孙犁晚年的经典篇章,洗尽铅华,沉郁老辣,但细读发现,此处节选章节均与鲁迅有关,孙犁拜服鲁迅,所读书目也多与鲁迅有关;第三篇选张爱玲的忆旧散文,还在于其中所写的胡适之,此乃新文学的又一开山健将;第四篇选张中行的散文,则不难想到新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周作人。由这四篇散文,可以看到选家的用意其实关乎“五四”,从陈独秀、胡适到周氏兄弟和张爱玲,此读本开篇便向“五四”经典致敬,其深远幽微之心不能不令人细细体味。
    编选此书的深情用意,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是显然的。诸如首篇的《酒旗风暖少年狂》发表于1990年的台湾《联合报》,而第二篇孙犁的《书衣文录》则于“文革”中后期陆续写成,第三篇张爱玲的《忆胡适之》则于1968年在香港《明报》发表,如此看来,孙先生并非是按照作品问世的时间来排列的;再如开篇第一章的台静农,出生于1903年,随后的孙犁出生于1913年,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张中行出生于1909年,那么再如此来看,这样的作家序列也并非是按照出生时间来编排的。按照常规的分析判断,似乎也足以坐实我对于这条“五四”文脉的猜测,也就是从陈独秀、鲁迅、胡适再到周作人和张爱玲,这条隐形的脉络是孙郁对于当代文学审视的一个独特标尺,而他编选这册《读本》的思路由此才会逐渐地清晰起来。如此更不难理解,在孙郁的这册《读本》之中,1949年后的所谓“十七年”文学经典则无一选录,除去开篇的这四篇略显旧派的文章,他则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视野,诸如张承志的散文、北岛和舒婷的诗歌,以及汪曾祺、王蒙、阿城、刘震云、铁凝等人的中短篇小说作品,他们均惊艳于文学的新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