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增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说服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文艺理论家董学文的新著《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教程》),可以说是提供这样资源的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教程》结合新时代、新认识、新实践、新经验,对马克思主义文论进行了系统梳理,从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文艺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文艺作品的形式和技巧、文艺批评的标准与方法、文艺在历史中的演化规律、人的解放与艺术的社会理想等方面,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总体来看,与以往的同类著作相较,该著作具有三个鲜明而突出的特点:
    其一,从知识供给的视角看,《教程》更为全面。比如,在对“文艺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的回答上,《教程》给出了一个三维立体的回答:文艺是一种意识形式,文艺活动是一种精神生产,文艺是掌握世界的专有方式,分别从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文艺活动在主体生产实践中的位置、文艺在思维掌握客体的方式中的特征来探讨文艺的本质属性。这就比单一维度上的阐释更为丰富和全景。再如,文艺作品的形式和技巧,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短板,甚至是缺环,而在《教程》中,则辟出专章大篇幅阐发经典作家关于文艺作品形式和技巧的思想,不但使这个短板或缺环得以有效弥补,而且可以有效地纠正人们的偏见。“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曾几何时,由于主体理论的被遮蔽,使马克思主义文论丧失了一定说服力;同样,由于形式方面的论述被遮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说服力仍不完整。现在,在董学文这部著作里,这块短板得以弥补和克服,这是一个突出的理论贡献,也使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阐释效力大为提升。说《教程》更为全面,还在于其鲜明的综合性,对于前人的研究,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理论成果,只要是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科学解读有益的,都加以吸纳和借鉴,这一方面体现了著者开阔的理论视野和胸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文论总是在批判性的广集博采中实现自身的丰富和发展的理论特质。
    其二,从思想或思维方法的视角看,《教程》更为深入。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不仅在思想观念上是一次壮丽日出,而且也是思维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所以,不体现思想和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是难以把握其真意和精髓的。《教程》在对文艺意识形态性质和对反映范畴的解读和阐释方面,不是单纯的知识性讲解,而是一次精确的思维方法的展现。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观点和认识,更可以看到观点产生的路径与认识不断发展演进的脉络。当前文艺理论学科危机的内在原因之一,就是理论思维的弱化,日常思维、想当然下判断的简单思维、线性思维、平面思维比较多。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作家创作的复杂性,文艺作品呈现的复杂性,都要求文艺理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辩证思维作为基础的复杂思维。而《教程》呈现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复杂理论思维,这是理论之所以彻底的一个重要基础。比如,《教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最高境界,即文艺“公转”与“自转”辩证统一理论的揭示就是如此。“公转”和“自转”虽各相区别,但“公转”的同时有“自转”,“自转”的同时有“公转”,地理生态、地球形态的形成正是这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结合。这一理论显然是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纠偏和超越,是对历史批评与美学批评相结合理论的深化,也是对触及到更深层实质的进一步阐发。
    其三,从与原著结合的情况看,《教程》更为扎实。回到原典,更紧密地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该著的又一特点。一些马克思主义文论类著作,特别是教材,常常是按照文学原理或文学概论的模式来设计纲目和结构,然后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论述去填充。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局限和分割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自身的逻辑性和延展性。纵观全书,直接的引文占去了相当的篇幅,且所有引文都用的是最新的权威翻译文本。足见作者回归原典,以原典为基,深入开掘原典的写作意旨。《教程》结合原著的紧密,既体现在对原典文本的重视上,还体现在对原典论述的立场和逻辑的忠实与遵从上。这表现了《教程》严谨的语境意识和历史意识,在理论的阐发上,不突破原典原旨做过度解释和过度引申,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限度和边界内的论述。为了更好地重返原典,《教程》的叙述还充满着反思的特质,既有对学术上其他学者的相关观点的借鉴,更有对照原典去伪存真的反思,并努力做到“四个分清”,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作者的这些努力和研究倾向,都显示出该著作为教材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