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当代文艺应积极塑造中国形象(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其次,定好基调、绘好底色。尽管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文艺塑造国家形象的特质并非一成不变,而具有建构性和生成性,但是定好基调、绘好底色却又必不可少。当代文艺塑造中国形象,有两个问题必须厘清:第一,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形象?第二,我们的文艺究竟如何去塑造中国形象?
    在中国语境中,无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象序列,比如积极形象、消极形象,肯定形象、否定形象,美好形象、丑陋形象,善的形象、恶的形象,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光明形象、阴暗形象等等。但文艺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引导和激发人们求真、向善、尚美。对于当代文艺塑造中国形象而言,还是要以主流形象引领支流形象,不能“一叶障目”,只关注鸡零狗碎和边边角角;以正面形象改造负面形象,传递正能量,战胜假丑恶;以积极形象战胜消极形象,弘扬正气,激发动力,增强自信。对于那些只看到国人和民族文化中的劣根性,对中国大地上的自然、人情、事件等过多地作阴暗性、暴露式的处理,甚至对丑陋、恶心、本能、两性、暴力、犯罪等极尽能事地大书特书,而对健康、正面、积极、肯定、向上的形象视而不见,必须正视和极力规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些论断可谓切中肯綮,对当代文艺塑造中国形象无疑是一种极大启迪。
    当代文艺塑造中国形象可以从符号撷取、形象营构、意蕴传递三个层面入手。一是用好中国符号。每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每一类艺术符号中都有最能体现中国色彩、中国风格和中国味道的“有意味的形式”,如书法线条、绘画水墨、武术造型、京剧脸谱、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身段等。对于文学创作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语言汉字在象形会意、意象凝结、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深刻的审美蕴藉性、生动的艺术感染力极力表现中国人所具有的丰富的生活样态和强大的内生力量。二是营构中国形象。有学者指出,“中国形象”是指那种“由符号表意系统创造的能呈现‘中国’或能使人从不同方面想象‘中国’的具有审美魅力的艺术形象”。当代文艺中的中国形象应是多样态的,可以是世俗形象与高雅形象、物质形象与精神形象、严肃形象与娱乐形象、自然形象与社会形象、个体形象与群体形象、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道德形象与审美形象等,也可以是改革形象、公众形象、文化形象、先锋形象等。文艺具有审美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在塑造形象的多元性、追求形象的丰满性、实现形象的感染力等方面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因而营构富于审美魅力的中国形象是其神圣使命和天然优势。三是承载中国意蕴。在黑格尔看来,艺术作品的意蕴是指作品中所显现出的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当代文艺塑造中国形象显然不能只是表层符号或外在形象意义上的,而指向内在、丰盈、厚重、深远的中国精神、中国风貌、中国品格、中国气派。当代中国蕴藏着巨大的激情和能量,始终孕育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感人至深的道德力量、矢志不渝的改革精神、激扬飞越的创新能量。当代艺术家们要通过自己的艺术笔触,在人物塑造、故事选取、场景安排、构思设计、主题表达等方面,着重表现那些最能够代表中国形象、最能够凸显中国力量、最能够展现中国人追求奋进的情节和内容,让中国形象承载着丰富的内在能量、主体精神和民族之魂。只有主动自觉地塑造出体现价值追求、充满审美意蕴、展现精神力量的中国形象,方能彻底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误解、误读和“妖魔化”印象。
    最后,唱响品牌、发出声音。当代中国拥有庞大的文艺创作队伍、巨大的文艺消费市场和强大的文艺发展潜力。中国当代文艺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展示中国魅力的神圣使命。显然,中国形象塑造既是一项体系复杂、任务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又是一项并非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的一种“双向建构”和“主体间性”。但当代文艺塑造中国形象还是大有文章可为,在世界文艺中占有一席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中国”是当代文艺的身份证,是文艺创作的标志牌,是文艺活动的磁力场。当代文艺展示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是开展文化对话的资本、发出中国声音的根本、实现文化自信的源泉。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当代文艺仅仅靠“东施效颦”的伎俩和“生吞活剥”的“拿来”不行,内心总觉得低人一等、看西方人眼色行事不行,必须使出自己的路数和本领。中国文艺必须走出一味媚俗迎合的怪圈,改变长久以来中西交往对话中压倒、偏废或失衡的状况,打破主动跟风或甘当配角的格局,正面出击,主动作为,积极建构,着力打造正面积极、健康向上、充满道德感和人情味、蕴含巨大的情感力量和审美魅力的“中国式”的发展形象、开放形象、和谐形象、奋进形象,让中国形象充满正能量,以此启迪国人心灵,激发国人梦想,凝聚中国力量,融入世界声音。
    有学者不无感慨地认为,“恐怕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长久地被他国、他人所误解和误读。”别人怎么看中国,固然存有“他者”的立场和偏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身,要靠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坚守传统视野还是拥有世界眼光,中国当代文艺最不该放弃的还是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只有脚踏中国大地,怀揣中国梦想,应和着国人的实践步伐和时代的进步要求,着力表现和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力量之美,才是当代文艺的根本使命和终极旨归。中国当代文艺主动而自觉地走向中国形象塑造,显然已不再是外在要求,更成为一种精神期待和审美诉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